但是,那些商戶們,看重的卻是報紙那龐大的影響力。

之前趙昆為了扶持商戶,開啟了大秦商行的廣告時代。

商人們對叫賣這個詞的理解,如今已經突破天際。

甚至,如今大秦已經出現了一些專門裝怪賣醜,博人眼球,依靠黑紅來推廣的商品。

這方面,商人們是絲毫沒有底限的。

以前,宣傳渠道就那麼一家。

為了博得眼球,大家自然是怎麼誇張怎麼來,為了賺錢丟臉,不算丟人。

現在,朝堂開放了私營報紙的經營許可權。

幾乎是第二天,到市場監管局申請建報的商行,就有數百家。

這些商行,有一家算一家,都是通商全國乃至海外的超大商戶。

他們申請的主營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最多的是跟自己經營的行業有關。

比如說,賣陶瓷馬桶的巴氏,申請創立的報刊,名字簡單直白,就叫《桶報》。

這份報紙上會刊登什麼內容,猜都能猜得到。

之所以申請建報的都是註冊商行,是因為這些人心裡極有數。

他們都宣稱自己的報紙免費傳送,不會收費。

其實更加類似於傳單一樣的東西。

報表交到趙昆那裡之後,趙昆正在和陳平一起。

看到趙昆看完報表,哂然一笑,陳平不由得好奇。

“陛下可是對此事有看法?”陳平問道。

趙昆擺了擺手,笑道:“這些商戶,雖然十分精明,卻也只是將報紙當做工具。朕將這般利器交給他們,他們卻讓神器蒙塵,難道不可笑嗎?”

陳平搖了搖頭,表示難以理解。

之前國事時報的一切事宜,都是陳平處理的。

因此,若論報紙運營過程中的具體資料,他比趙昆都要清楚。

陳平承認,報紙這種東西,只要建立了公信力,幾乎就站在了社會輿論的引導地位。

從這個角度來說,報紙確實稱得上一個神器。

可這一切的前提是,必須要有相應的公信力。

國事時報若沒有朝堂背書,很難如此迅速就發展起來。

而且,別看國事時報的影響力極大。

可這份報紙一直都是一個賠錢貨。

國事時報是一種極其重視時效性的報紙,為了保證這種時效性,陳平特意建立了一套遍佈大秦的訊息傳遞體系。

另外,大秦各郡,都有一個專門印刷報紙的印刷廠。

光是這部分的投入成本,就耗資巨大。

每年的維護費用,也價格不菲。

國事時報的發行量雖然大,但到現在還沒有盈利。

報紙的價格一提再提,但依舊入不敷出。

這個訊息,自然被商人們打探到了。

因此,他們才會如此乾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