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城處在大秦中心,毗鄰南海港口,是大秦最完美的商貿集匯點。

所以,趙昆將其定位為商都。

這座巨城,不僅取消了城牆,而且首次嚴格按照居民區、商貿區、工業區等板塊,進行規劃。

在頻陽商品房大獲成功之後,趙昆這傢伙在廣南城又玩出了新花樣。

廣南城有東西南北四個城區,作為主要施工方,樊會按照趙昆的專案指導書,摒棄了以往按照方位區分南北,按照勳貴、豪商、平民劃分。

他按照各個城區不同的景緻和周圍的環境,將小區分成三六九等進行建設。

城外依山傍水的幾大別墅區,更是寸土寸金,賣出了天價。

千萬不要以為沒人買。

樊會只是將圖紙拿出來,全國的勳貴豪商,就揮舞著銀行匯票,把錢送過來。

關係親近的都得排隊,關係一般的,想送錢?

滾一邊去吧!

於是,廣南城還沒建成,朝堂投入到這個巨大工程之中的銀子,居然就已經收回來了小半兒。

政都咸陽,則為大秦政治中心。

趙昆這條命令下達,同時進行的,還有工廠的遷移計劃。

這幾年,關中修建諸多工廠,雖然讓此地成為大秦經濟發展的心臟,為全國各地源源不斷輸送血液。

但是時間長了,弊端也逐漸顯現。

首先,凸顯最嚴重的,就是環境問題。

因為當初沒有統一規劃,工廠想開哪兒就開哪兒。

以至於,渭水旁邊開了好幾家造紙廠、布料廠甚至是囤煤廠這些高汙染的工廠。

這幾年,關中土地肥力已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年減弱。

科學院數次上書,請求將不合理的工廠遷移,但一直都被趙昆壓著。

主要是,這些工廠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不錯的聯動體系。

貿然拆分,影響極大。

要搬遷,最好的處置方案,便是整體搬遷。

但之前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廣南城的建設,就是一個最好的契機。

工廠遷移計劃用兩年的時間陸續完成。

到那時,咸陽將成為一個職能純粹的國都。

趙昆正式登基,他醞釀的很多新的舉措,全都一一實施。

初開之前說的那些不談之外,還有一些小的舉動,已經不在百姓的關注範圍之內了。

比如說,朝堂放開了對報紙的管控,允許私人辦報。

這件事情,也就是商戶們才會關注。

朝堂主管的報紙,更名為國事時報,日後便專注於刊載與國家要事有關的資訊。

這份報刊自從創立,如今已經走過了六年的風風雨雨。

從開始的時候,只是在關中一地發售,到目前為止已經鋪陳到了大秦全部領土。

甚至,西域諸國之中,也有發售,只是資訊相對滯後一些。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報紙是他們瞭解國家大事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