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用以說情放孟嘗君。

昭王耐不住妾的說情,最終答應放了孟嘗君。

可他們逃至函谷關之時,昭王又後悔了,於是下令追捕。

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這才騙開城門,讓孟嘗君得以逃回齊國。

這說明,只要一個人有特長,就一定有用武之地。

有些人註定在某一些方面,有著上天賦予的才能。

但這種才能,又沒有超出常人的理解,只要把他們的道理說出來,常人雖然沒有他們掌握的那麼快,也能夠明白一二。

所謂的天才,就是在相近的領域,不需要透過經驗的積累,便能夠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的人。

顯然,眼前的這個人,在語言方面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

看他前面的試題,若是正常閱卷,扶蘇敢保證,此人一定不會上榜。

但扶蘇心裡已經決定,考完之後一定要錄取這名士子。

扶蘇相信,這位士子在日後的美洲之行中,能夠給自己提供的幫助,絕對遠勝於那些科考試卷答得花團錦簇計程車子。

監考的目的也就在這裡,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人才的流失。

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之下,兩天的時間匆匆而過。

春分日第二天,當科舉考試結束的鐘聲響徹咸陽的時候,這座沉寂了整整兩天的帝都,終於再次喧鬧起來。

數萬名考生紛紛湧出考場,有的人面帶喜色,自然有些人垂頭喪氣。

但凡考試,影響的因素太多,科舉考試這種能夠決定人一生命運的重大考試,更是如此。

有些人平時學習用功不多,但科舉考試的時候,遇到的試題,恰好是他們熟爛於心的內容。

這些人相比於平時的真實水平,自然超常發揮。

也有些人平時苦讀經典,學識可以說是相當的紮實。

但天生心態不好,上了考場就頭暈眼花,全身發軟,考差了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這兩種情況,說到底畢竟是兩種極端。

大多數考生終究都是普通人,都發揮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

即便偶有失誤,也不能怪命,只能說自己綜合素質不過關。

讀書再好,連個考試都扛不住,還怎麼指望他們能扛更大的壓力?

這天晚上,參加科考計程車子們,無師自通,到處呼朋引伴,開始了徹夜狂歡。

但博士宮的大佬們就沒有那麼輕鬆了。

對於華夏之地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博士宮的百家大佬們都極為重視。

既然身為大佬,他們在各自學派之內的門人子弟關係自然是錯綜複雜。

這次參加科舉計程車子中,有一大半都是他們的徒子徒孫。

大佬們雖然平時不太在意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徒子徒孫,但科學考試的最終錄取率,畢竟事關自己學派的門面。

誰能夠不重視?

雖然這是科舉考試,但也可以說是虛位以待,考取的職位,一個蘿蔔一個坑,出題範圍要求盡力貼合專業對口的標準。

可是有一說一,很多決議會列出來的職位,指向性很多時候並沒有那麼明確。

比如說禮部的官員名額,按理來說,都應該是儒家瓜分。

但名家,雜家,法家,甚至是墨家,在這些方面都有涉獵,又有誰指定整個禮部便是你儒家的天下?

在禮部職位的報考士子中,除了儒家門生,還混入了大量的其他學派計程車子。

平時儒家勢大,其他學派都默不敢言。

但科舉考試是一個公平競技的平臺,你儒家平時叭叭的嘴上叫的厲害,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強,終究還是要手底下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