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次科舉,說是舉國關注,都不誇張。

普通百姓關心的是,朝堂到底能不能實現他們的承諾,是不是科舉選拔出來的人,真的能做官。

至於各級官吏,關心的則是自己本地計程車子,在這次科舉之中表現如何。

畢竟,趙昆有言,前幾次科舉不以地域論處,一視同仁。

只要排名靠前,均可以錄取。

但是,畢竟各地的教育水平不一,時間長了,自然教育強的地方,名額會遠超教育相對落後的地方。

這也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

因此,前幾次科舉之後,朝堂會根據各地士子的錄取比例,綜合考量,劃定名額。

這項政策,雖然是偏向教育暫時落後的地方。

但是,最關心的,卻是那些教育實力強悍的郡縣。

畢竟這關係到他們治下之地日後能夠分到幾個名額。

這些東西,肯定是日後政績考核之中的一個大項。

如今二師登基在即,眼看著就要大幹一場。

誰想在這個時候給他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另外,商戶們,也對這次科舉極為關注。

他們的關注點,卻又有不同。

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野蠻生長,可以說,整個大秦,沒有誰比這些商戶們更懂得,知識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和朝堂搶人,他們自然是不敢的。

但是,但凡考試,總歸有個排名先後吧?

有些人實力很強,但是運氣不好,差一點上榜。

怎麼辦?

從事對口行業的商戶,肯定會上去瘋搶。

儘管近期大秦大動作不斷,但是達到舉國關注程度的,只有科舉這一件事情。

毫無疑問,這次科舉,切切實實,向大秦百姓展示了一個道理。

什麼叫知識改變命運。

國家銀行寬大的事務大廳內,扶蘇不斷的來回踱步。

科舉盛事,是事關大大秦上下的大事,自然不能輕忽以待。

在這次的科舉之中,嬴政對所謂的新朝臣子,並沒有重用。

新朝的臣子們,做的都是一些雜活兒。

反而,重用的都是一些思維邏輯偏向舊朝的臣子們。

這個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新朝臣子,雖然也都是出自士子階層。

但有一說一,這些士子們自從跟了趙昆之後,就在解放思想的道路上狂奔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