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朕做不做皇帝又何妨?(第2/5頁)
章節報錯
相比於趙昆等人,嬴政此時的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
在他看來,商人雖然賺了幾個錢,但給他們加稅,又能給國庫增加多少收入?
嬴政一道詔令發入左丞相府,讓蕭何去忙活這件事情。
按照嬴政的想法,這種事情,好處理得很。
十稅二商人們覺得太少,那一律加一成就好了。
十稅三,即便是嬴政看來,都是重稅了。
所以,他在詔令之中說的那些建議,說白了也是氣話。
具體加多少,還是讓蕭何來定。
但是蕭何看到這道詔令之後,卻犯了難。
嬴政不瞭解如今大秦商業的形勢,他在家裡埋頭修訂商法,又怎麼可能不知道?
所以他很清楚,稅率這種東西,在如今的大秦,根本不可能搞什麼一刀切的政策。
現在大秦經商,已經不是以前那種簡單的物品買賣了。
貨物種類極大豐富,自然而然就帶來了一個問題。
那便是商品分類的必然。
比如大秦的生活用品之中,佔據了極大比例的陶瓷用品。
而諸如絲綢、烈酒這些東西,成本未必有多高,但售價卻很高,利潤高得可怕。
這種商品,必須予以重稅,以此來設定門檻。
但有些普通商品,看起來不起眼,但利潤空間也很大,再按照原來的稅率,恐怕不行。
所以經過一日夜不眠不休的匯總,蕭何與曹參總算將商稅大概進行了分類。
不過,當他們將奏書交上去之後,嬴政卻非常不滿意。
對於別的,嬴政沒有什麼意見。
但對於他們專門劃分出來的普通稅率,嬴政卻直接駁回了。
十稅三?
即便在嬴政這個帝皇眼中,這個普通稅率也太過分了.....
嬴政以前也曾經跟呂不韋瞭解過一些經商上的事情。
做生意,一般來說,成本四成,損耗三成,盈利三成就已經是了不得高利潤。
以前的奢侈稅,是定價過高,所以才重稅。
但普通稅率定到十稅三,這還讓不讓那些普通商人活了?
嬴政自覺老了。
他早就有了讓位的打算,只不過趙昆推三阻四,始終不接話。
因為扶蘇的事情,嬴政不得不再次上朝,處理政事。
但,當了一陣甩手掌櫃,他明顯對朝政不太上心了。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嬴政睥睨天下,不在乎別人的目光。
但輪到趙昆頭上,嬴政就不得不為他長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