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表示有些白天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夢裡出現了且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且人們常常會覺的夢裡彷彿經歷了許多的事情和場景,但其實我們做夢的時間只有睡眠時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表哥感慨:“人們常常做夢夢到自己不至出現在一個場景,甚至是完全沒有關係故事

只有在白天醒來後會可能察覺到奇怪。”

表姐夫戲謔道:“夢的審查機制,超我對本我的壓制嘛。”

趙以墨摸了摸鼻頭,超我和本我的對立,折射到現實中便是談理想的老闆和要

賺錢的員工。

所謂夢的審查機制,即

在我們生活下的社會體系下,我們有意識地被現實存在的價值觀、道德觀等社會準則制約。

本我的意識形態是為自己而活,而超我也是道德層次的“高尚追求”,講究“大愛”,講究“格局”,講究“奉獻。”

特殊部門,“超我”的理念還能接受,而在996的職場,無疑是對員工的壓榨。

我跟你講工資,你跟我談理想。

就這一點上,表哥作為成功學講師是經常給那些企業高管洗腦的,因為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便是成功學最經常用到的理論基礎。

由此延伸並發展出來的各類服務業概念,比較典型的便是“服務力”。

所謂“服務力”是順應當前的盡力形式而自然過渡而來。

曾經“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如今卻是一個同行互相內卷的年代,除了極個別的壟斷行業,大多數企業都在思考著如何搶佔市場並使之表現。

趙以墨對“服務力”的概念也是相當熟悉,並深耕於如何提高員工的服務力水平。

無論是高科技人才,還是普通工人,每個人每天都在為他人服務,同時也接受著他人的服務,服務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服務經濟時代,需要全員大服務的概念,人人都希望得到最優質的服務。

想要得到別人的服務,首先得學會服務別人。

服務遠遠不止一個微笑那麼簡單,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學問。

微笑服務的門檻太低,你

可以,別人也可以,只要強化員工培訓,做好日常管理就可以複製。

表面的東西大家都很容易照葫蘆畫瓢,背後的那一整套運營系統才是根本性的影響力。

就像趙以墨的醫院運營,醫護人員的日常微笑服務只是基礎工作

背後的網路營銷,日常的投訴處理,價格優廉的供應鏈……等等的東西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一個企業的成功,一個模式的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和兩位兄長的交流再次加深了趙以墨對“服務力”,對弗洛伊德理論的理解,對於醫院的日常管理他又有些新的想法。

另外,春節過後,或許可以招呼一下自己表哥的生意。

成功學嘛,也是一種心靈提升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