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弗洛伊德理論(第1/2頁)
章節報錯
解答了大姑父的問題
趙以墨回後屋看了眼客廳裡的情況,發現林允兒和表嫂表姐聊得熱火朝天。
兩人相視而笑,趙以墨也不打擾她們,拎了一包西瓜子跟表哥,表姐夫侃大山去了。
表哥作為成功學大師,嘴皮子厲害得緊。
表姐夫呢,雖然是IT男,但家庭也經營著些小生意,耳濡目染下亦是能說會道。
三個人雖然有年齡差距,但閱歷上而言,基本相仿。
每次碰在一起,三人都會說道一番。
從國內新聞到國外軼事,從歷史人文到地理風情,從精尖科技到哲學理論。
這次,三人因為另外一部國外電影討論起經典影片《盜夢空間》,轉而談論到了弗洛伊德的三大理論。
即潛意識理論,人格結構理論和人格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全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個人無意識的產物,而電影盜夢空間則是運用了《夢的解析》為基本理論而產生的電影。
人類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是非常豐富的甚至可以說是複雜的,大致可以分成有意識與無意識。
電影中有一個很經典的場景
萊昂納多飾演的主角團隊給富豪之子費舍植入想法而構造夢鏡第一層,以逼問他保險箱密碼是讓他靠直覺給出一組密碼
這樣一來費舍在第三層夢鏡中有意識地破解了之前自己創造的密碼,而對大腦來說這一切就顯得合情合理。
這就如同人們常常被一些事物勾起回憶
一首初中耳熟的歌曲就能讓我們想起青澀的學生生活
一張老照片就能讓你回想到和家人在一起的種種回憶
可意識層面明明沒有去回憶,這說明意識不能完全控制大腦,在特定時刻的事物讓無意識的內容浮現。
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口誤。
電影中這些潛意識被具象話,在人進入夢境時如果太不真實別就被潛意識投影出來的路人攻擊,或更直觀的就是費舍的武裝部隊
這也可以用夢的保護機制來理解。
表姐夫:“既然夢是個人無意識活動的產物,那麼為什麼人們又會夢到一些相同事情如高空墜落和性?”
趙以墨稍稍思忖:“性這方面其實比較好理解,這是由於人類的繁殖本能!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裡將人格分成了三個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而性便是本我的狀態,遵循快了原則,屬於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表哥點頭比較認同:“我看過一本書,有些生物學家認為高空墜落是因為人類在由遠古靈長類演變而來時所留下的共同經歷造成。”
表姐夫:“這電影當時確實牛批,提過在夢裡的時間會比現實要快,還有夢中夢的概念。”
趙以墨:“有一類論斷,夢裡我們有著和現實中一樣的感官,真實到讓人很難去察覺到其實我們是在做夢,這是夢的保護機制。”
他侃侃而談道:
“研究表明,夢裡人們的呼吸,心跳加快,大腦皮層運動活躍,思考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