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抽水機(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瑾欣然答應,可是當劉瑾把張彩人事調動的安排送到李棟的書案前時,一向不關心政務的李棟居然破天荒的給否決了,李棟還當著劉瑾的面誇獎張彩有文采,是個人才,將來他有了孩子就要讓張彩當老師。
劉瑾倒吸一口氣,二話沒說,把那封奏摺扔到火爐裡,李棟看上的人他敢亂動,那豈不是嫌自己命長嗎?於是乎,江淮的官員們陷入了更加變態的考察風波中,一大批官員捲鋪蓋走人,留守的官員也是咬牙切齒,發誓一定要報復張彩,你不可能永遠都做這個考成司的郎中吧,等你失勢之後,咱們在老賬新帳一起算,可這一等就是將近十年,可是真到了那一天,那些發誓報仇的官員們更加的不敢了,因為人家產房傳喜訊升了。
且不說張彩,還是繼續說劉瑾。
其實劉瑾並不是完全沒有聽懂張彩的話,他也在小心的試探著李棟對他的態度,甚至有時候他還故意安排右都御使劉宇,讓幾個御史參劾自己貪汙,他把這些奏摺放在所有奏摺之上讓李棟看,李棟每次看了之後,都是眉開眼笑的問“又貪了多少?不行,二一添作五,你可得記著,那裡頭有我的一半呀!”
自由園的成立讓劉瑾又是丈二摸不著頭腦,李棟對他到底是個什麼章程呀?他也派了親信去自由園裡呆了一天,那些人給他的回報是,園內確實有不少人在罵他,可問題是罵當朝首輔劉健,次輔李東陽、謝遷的人也不少,這下劉瑾放心了,看來自由園不是針對自己的。
在官場上劉瑾一點一點的培養這自己的爪牙,他透過考成法把自己的觸角伸到了大明官場的每一個方向,從文官到武將,從中央到邊陲之地,他提拔了一大批對自己親善的官員上臺,劉瑾就這麼一點一點的挑戰著李棟對他的忍耐極限,可是當他發現李棟對他的信任似乎是無窮無盡的時候,他便打消了心中所有的顧慮,在這種情況下,劉瑾牌抽水機誕生了。
正德元年,兵科給事中周鑰奉命去淮安查勘,在返京的船上自刎身亡。那一刀下手很重,身邊人搶救時,周先生已不能言。從者拿來紙筆,周鑰寫下“趙知府誤我”幾個字後便死了。
朝廷命官無論是被殺、還是自殺都不是小事,而且前文書已經說到,雖然按照級別,給事中不過“從七品”,還不如七品知縣的官大。可要是按照實際的地位和權力,六科給事中在皇帝身邊負責監察中央六部和天下諸司,各部各地的大員們也不敢不敬畏三分。即使碰到皇帝本人的錯誤指示,只要不合聖人之教、祖宗之法,給事中在名義上也有權“封駁”,頂回去不準下發。
科道之官是官場上的鷹,在官場食物鏈上排在最頂層,是最高層級的食肉動物,是以各級官員的身家性命為食的動物。在科道任職,成為六科給事中或十三道監察御史的一員,乃是明朝讀書人的仕宦美夢,可是一個美夢成真的人為什麼要自殺呢?
錦衣衛把這件事情調查得非常的清楚,這件事情和劉瑾的常例銀子有關,奉使出差的官員回京,劉瑾都要重重地索取一筆賄賂。周鑰到淮安辦事,與當地的知府趙俊關係不錯,趙知府答應貸給周鑰“千金”,以應付劉瑾,可臨走時卻又忽然變卦了。周鑰“計無所出”,無奈之下船走到桃源時自殺了。
“沒錢也不用自殺呀?大不了不做官就是!”李棟問李響
李響微微一笑“大帥,劉公公的規矩怎麼能這麼容易壞掉,他的意思是當官的沒錢就要命,您可別忘了劉公公的枷刑!”
哦李棟恍然大悟,那一百五十斤的重大傢伙,想想都嚇人,怪不得,既然很可能在風吹雨淋下被活活枷死,周鑰他選擇自殺就有點安樂死的意思了。
正德二年延綏巡撫劉宇進京,沒帶銀子,被逮捕下獄。宣府巡撫陸完來晚了,被判枷刑,幾個朋友湊了銀子,賄賂劉瑾之後才讓他“試職”。
同年右副都御史的頭銜的冒政巡撫寧夏,他是個清官,為官廉潔,劉瑾索賄不得,就找了一個岔子將他逮捕,又罰米三千石,同時授以枷刑。李響出言相勸,最終罷官,據說他跑到天津去做了一個小官。
按照明朝規定,各地高官每三年入京朝覲一次。正德三年,劉瑾向進京的天下三司官員索賄,一人一萬。不給的則貶斥。
所謂“天下三司”,指的是當時全國十三個省的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分管各省的兵馬、錢糧和刑名,號稱封疆大吏。其中最大的官是都指揮使,正二品,每年的官俸為732石米,按市價折成銀子366兩。布政使(近似省長,從二品)的俸祿是每年576石米,折銀288兩,三年不吃不喝全孝敬了劉瑾也不夠。
這批人的總數,以每個職位至少設左右或正副二職計,大約有七八十人,搜刮一次便有八十萬雪花銀的進項。同時劉瑾的抽水管子也插向漕運、鹽政、屯田和科舉等領域。
若說劉瑾貪,他貪得實在是很有創意,因為那些官員們付出的賄賂並不是升官發財的投資,而是避禍消災的保險費。
對於劉瑾的貪墨行為,朝中的大臣們也是紛紛上書,可是李棟就是置之不理,眾人實在鬧不清楚李棟到底為什麼要如此包庇劉瑾。
正德三年,李響大婚,李棟前去主婚,兩人在後院喝得酩酊大醉。
“額大帥”李響打著酒嗝問“那劉瑾可是越鬧越不像話了,屬下保得了這個可保不了那個,還是宰了吧。”
李棟睜著醉眼朦朧的眼睛,嘴裡噴著酒氣說“我聽說劉瑾每次收了銀子,都鎖在一個金庫內,並分門別列的標註好,他這哪裡是在收賄賂,他分明是在給國庫攢儲備呢,等養肥了在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