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不需要“火督”的手法,也就不需要那個油浸氣燻的蓋子。

為了節約時間,楚雲風是兩個鍋一起做的,一心二用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沒什麼難度。

“嚐嚐吧,給點兒意見!”

面前的四個人跟之前的那三個湊數的可不太一樣,對美食都有一定的見解,當然,小毛老闆除外......

有專業人士帶頭,試菜的過程古井不波,吳媽和朱師傅都是一盤菜只品嚐一口,然後就開始漱口。

慕晴和小毛老闆有樣學樣,也是一道菜品嚐一口,再沒有出現之前那種“狼吞虎嚥”的現象。

馬福三人眼角餘光看到這一幕之後,都悄然地轉身,裝作不知道這邊發生的事情,認真地盯著自己的手機......

“稍微鹹了一點兒,應該是醬油放多了一點兒!”

“顏色太深了一點兒,反而色澤沒有這麼亮。”

“豆瓣醬稍微放多了一點兒,搶了牛肉的味道。”

“豆豉味兒濃了一丟丟,放晚了一點兒。”

“蒜苗顏色都黃了,火候有些過了,要晚點兒放。”

“勾芡濃了一點兒,看起來品相差了一些。”

......

兩位大神每品嚐一道都能說出一絲缺陷出來,楚雲風聽到後也是點點頭,自己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

最鬱悶的是小毛老闆,他們說的缺點自己怎麼就一點兒都沒有發現呢?

自己覺得每道菜都是一個味道啊,都是這麼的好吃。

難道這就是大神跟撲街的區別?

試完了最後一道,楚雲風開始閉著眼睛思考起來,將所有的缺陷全部總結了一番。

“我明白了,我再做一次。”

吳媽跟朱師傅點點頭,知道楚雲風這是悟了,心中對他的思考和整合能力吃驚不已。

楚雲風思考和總結的速度確實是非常快,心中已經將這道菜的每個步驟和配料的分量進行了重新組合和評定。

一切成竹在胸!

牛肉酥香!

豆瓣醬爆香!

高湯潤鍋!

豆腐下鍋!

下入蒜苗!

放入豆豉!

開始勾芡!

下入紅油!

起鍋裝盤!

當然,豆腐是需要提前去除豆腥味兒的!

這才是一道正宗的現代版麻婆豆腐的正確製作順序,這是楚雲風經過了上千次的實驗總結出來的。

在配料的正確分量配合下,一份正宗而又經典的麻婆豆腐出現在眾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