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這樣別開生面的出場方式讓楚雲風產生了濃厚的好奇。

究竟這是為了保持這道菜的溫度呢,還是這道菜的一種製作方法。

這是兩個問題,一個涉及到了菜品的質量,一個涉及到了菜品的工藝。

楚雲風更想知道的是第二個問題。

吳媽做出來的麻婆豆腐無論是色、香還是味,楚雲風都覺得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即便是這樣,都被告知是不正宗的。

這也是讓楚雲風百思不解的地方。

而吳媽告訴了自己,這道菜,其實最開始的做法是“火督”(“火督”是一個字,SC獨有的一種烹製方法,類似於“燒”。)

這個字念du,三聲!

楚雲風知道這種SC獨有的烹飪手法,在小的時候就曾經深深地體驗過這種手法的獨特魅力。

在福利院的時候,劉院長曾經做過的一道“火督魚”,就是楚雲風的最愛。

這道菜讓楚雲風產生了味覺記憶,直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個味道。

這種魚的做法就是,選用肥大的草魚,切塊醃製之後進行煎制。

兩面煎得金黃了之後,加入各種調料,主要的配料就是泡椒、泡姜、泡豇豆等泡菜,然後加一點水進行“火督”,也就是所謂的燒。

水不能加得太多,就用小火慢慢地“火督”,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加入這道菜的靈魂。

也就是SC地區做魚必放的神器:大藿香(也叫做魚香草,或者魚腥草),再次增加湯汁的“魚香”味。

這種慢火“火督”出來的魚非常的好吃,楚雲風當時都能夠連續吃三碗米飯。

但楚雲風總是覺得第一頓沒有第二頓好吃,第二頓吃的時候,整個魚更加的入味,而且大藿香的味道更是發揮到了極致。

絕對是頂級的美食!

特別是最後吃完剩下的一點兒魚渣和湯汁,用來下麵條絕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麵條,沒有之一。

直到現在,楚雲風都還認為這種“火督魚”做出來的麵條無與倫比,特別是泡椒加上大藿香所散發出來的味道,絕對是吃過就會忘不了的味道。

也就是這種“火督”的手法,運用到麻婆豆腐上面,才會讓這道菜展現出它原有的光輝。

但是據說現在這種手法已經接近於失傳,並不是說“火督”這種手法失傳,這種手法在SC很多人都會用,無論是家庭還是餐館用得都不少。

但是在麻婆豆腐上面,似乎已經是失傳了,無法追溯它原有的魅力。

亦或者是還有人會,但是已經摒棄不用了?

那麼這道菜的原有做法該怎麼去追尋呢?

李老那裡也不知道會不會,回頭問問他老人家去,不過一想到他讓自己來這裡探店,搞不好他也不會......

“嚐嚐味道吧!”這道菜上桌之後,楚雲風都開始愣神了,慕晴知道他肯定又是有了什麼重要的思路,便沒有打擾他。

而是靜靜地坐在那裡,用手撐著腮幫,默默地關注著他,一直看著這個專注而用心的男人。

這張桌子在這段時間彷彿成為了一個靜止的個體,只有那火爐中時不時露出一絲飄散的火焰,以及砂鍋中冒出的“咕嘟咕嘟”的響動。

“好啊!”慕晴簡單應和了一聲,便揭開了砂鍋的蓋子。

蓋子一開啟,那“咕嘟”聲更加強烈了,裡面不停地冒出一些小氣泡,推動著豆腐一動一動的,看上去很有畫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