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針對不同地區的貴賓,所選擇的菜式都會有很大的不一樣,看到有西式菜品便知道客人肯定是來自西方的,菜品比較合他們的口味兒。

第一天的時間,楚雲風完全是沉浸到了這些很多都未見過的菜式之中,領略著這些大師傅們當年製作精品菜式的風采。

當真是看得如痴如醉,最讓楚雲風感到無比爽快的是,這些檔案裡面竟然還留下了這些菜式的做法,大部分都是由這些大師傅們手書的。

太棒了!

這樣一來的話,這些曾經出現過的菜品便有了記錄,後人也可以根據做法的描述來進行復原,這分明就是專門給自己準備的嘛。

爽~!

極爽~!

簡直是爽到了極點!

中午時分,檔案館的人員們開始吃午飯了,換班臨走之前看了看還沉浸在其中的楚雲風,彷彿他根本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肚子不餓嗎?

說實話,楚雲風還真感覺不到肚子傳來的飢餓感,僅僅是一個上午的時間,自己就至少看到了八十來道自己沒見過的菜式。

這些菜式都是國宴菜式,每一道都是匠心獨具,大部分都是在固定菜式上面進行過升級,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能夠算是另外一道菜了。

逐漸的,楚雲風也總結出了一個規律,那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宴的菜式發生了不小的改變,菜式開始逐漸變得少了起來。

但是菜品卻更加貼合現代的氣息,不僅在創意上面,就連養生的節奏上也是追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流。

太過於油膩和重口味的菜品是見不到了,隨之而來的清淡菜式就比較多了,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改變。

所以這清淡為主的淮揚菜自然是略勝一籌,加上淮揚菜又是文人菜,菜品以精緻著稱,更是牢牢地佔據了國宴菜品的主要位置。

一道又一道菜品在楚雲風腦海中不斷迴盪,不停地感受著這些菜品製作的理念,這對於楚雲風創新菜式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薺菜塘鯉魚!

這是世博會上的一道菜品,以塘鯉魚片、薺菜茸(湯為原料,採用春末夏初魔都特有的野生塘鯉魚與地方野菜製做而成。

每條塘鯉魚都不超過二兩,將小魚去骨去皮,只取其中的兩片(據說總共用去750條塘鯉魚,切成魚片上漿滑熟。

然後放入人工剁碎的野生薺菜菜茸,勾的芡剛好讓魚片飄浮在碧綠的菜茸上面,營造了一個非常優美的綠色意境,讓所有嘉賓沒開啟小盅蓋子獲得極大的驚喜。

黑魚籽龍蝦!

以國產南瓜茸、龍蝦球、黑魚籽、麻油散子為原料。黑魚籽採自烏蘇里江的大馬哈魚籽,南瓜採自魔都本地,龍蝦採自海南。

首選營養豐富同時低糖的南瓜,打成茸後墊底,將龍蝦滑炒後鋪在南瓜茸上。

這麻油饊子可是魔都的傳統小吃,多種原料經烹調融合為一體,彰顯清淡,環保,綠色。

豉香比目魚!

考慮到客人來自西方,採用中式醃製西式低溫生考的烹調手法,主張肉質鮮嫩與湯汁的調配,豆豉的運用更是極具華夏美食的特色。

素菜類的也是不凡,絲瓜青豆瓣!

將絲瓜去皮切塊,用七成油溫走油,待用,加入青豆瓣爆炒至香,再加入絲瓜,翻炒調味,勾芡裝盤即可。

這道菜展現了江南的清新氣質,蠶豆和絲瓜在種植過程中不需要噴灑農藥,是立夏後最好的時令蔬菜。

湯類也是非常有特色,松茸燉花膠!

熬湯食材特地選擇了清真食材,優質礦泉水,農戶散養老雞、鴿子、牛健、鳳爪以及多種大料,熬製5小時,香味濃郁、湯清見底。

這道菜讓楚雲風見識到了食材的選取,大多都是“土”類食材和有機食材,才能夠凸顯出華夏美食的真正風味兒。

雀巢爆羊柳、香炸大明蝦,黑椒煎牛排、香烤銀鱈魚、白灼翠芥蘭!

翡翠龍蝦、檸汁雪花牛、栗子菜心、BJ烤鴨!

清湯松茸、松子鱖魚、龍井蝦仁、膏蟹釀香橙、東坡牛扒!

富貴龍蝦、菌香牛肉、香草鱈魚和花好月圓(鴿子蛋扇貝湯)!

松茸燉雞湯、荔枝龍蝦球、油淋海石斑、沙茶燜牛肉、錦繡時令蔬!

孔府一品八珍盅、孔府焦溜魚、孔府神仙鴨、孔府醬燒牛肋排、魯府燒雙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