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楚雲風想到要集合萬家滷水的時候,孫師傅則是帶著一絲抱歉地說道:“這製作鹽水鴨需要提前醃製,今天時間來不及了,改天,呃......

有機會再給你們展示吧!”

有些不太習慣啊,這明明知道要隱藏楚雲風的身份,但是有的時候說話老是容易出現失誤,看來這小楚的廚藝已經是得到了我們的認可了啊!

孫師傅暗自嘆了口氣,提醒自己還是要多注意一下了,這小楚的迷惑性也太強了一點兒。

看到楚雲風沒有說話,只是笑著點點頭,其餘人也都是跟著點頭,大家都明白這鴨子想要入味兒,不提前醃製肯定是不行的。

既然大家都沒意見,於是孫師傅便繼續開口說道:“這說到蘇菜的技法和刀工啊,不得不提到一個老少皆宜的菜品。

其實也不算是菜品吧,應該算是一道美食吧,而且是人人都喜愛,這就是揚州炒飯。

說起炒飯啊,其實各地都有,而且都各有特色,但是這揚州炒飯卻是要稍微獨特一些,據說早在春秋時期,航行在揚州古運河邗溝上的船民,就開始使用雞蛋來製作炒飯。

舊時的揚州, 午飯如果有剩飯, 到了做晚飯的時候,打上一兩個雞蛋,加上蔥花等調味品,和剩飯一起炒一炒, 這就製作成了蛋炒飯。

據說到了隋煬帝的時候, 巡遊江都(今揚州)時,把他喜歡吃的“碎金飯”(雞蛋炒飯)傳入了揚州。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 揚州炒飯原本就出自民間老百姓之手。

到了明代的時候, 揚州的民間廚師開始在炒飯中增加配料,漸漸地形成了揚州炒飯的雛型。

最後延續到了清朝嘉慶年間, 揚州太守伊秉綬開始在蔥油蛋炒飯的基礎上, 加入了蝦仁、瘦肉丁、火腿等食材,逐漸演變成了多品種的什錦蛋炒飯,其味道則是更加地鮮美。

隨後,透過赴海外經商謀生的華人們, 特別是揚州廚師, 開始把揚州炒飯傳遍了世界各地。

一直到2015年10月, YZ市質量監督局釋出新的揚州炒飯標準, 要求炒飯在形態上要達到米飯顆粒分明、晶瑩透亮。

色澤上要做到紅綠黃白橙, 明快、和諧;口感上要鹹鮮、軟硬適度, 香、潤、爽口;氣味上要具有炒飯特有的香味。”

孫師傅的一番話, 把揚州炒飯的來歷說了個明白, 而大家也都知道, 這揚州炒飯既然都出了專門的標準,這味道上面絕對是獨樹一幟的。

前來培訓的八個人之中, 有一半的人是嘗過真正的揚州炒飯,所以他們都很認真地點了點頭, 但是也知道這炒飯想要做好可是沒那麼容易。

而楚雲風也是若有所思地點了下頭,這說到炒飯, 自己可是會兩種,一種蛋炒飯, 一種蛋包飯。

只不過蛋包飯的製作只有一半是炒飯, 另外的一半更是注重蛋囊的製作,這也是很不簡單的。

而川內的蛋炒飯也是被自己給改良了一番,吃起來更加的綿軟悠長,香氣十足。

看到大家都明白了之後, 孫師傅也不多說,直接就開幹了, 將一樣樣的食材給選取了出來。

雞蛋、海參、火腿、雞腿、大蝦、乾貝、豌豆、鮮筍和花菇, 當然了,肯定是少不了米飯的。

這米飯是提前做好了的,一粒粒米飯看起來是相當的晶瑩,楚雲風認真地看了一眼,馬上認出了這是秈米飯。

配料不少啊,難怪做出來這麼好吃!

火腿有增鮮的作用,加入海參則是增添了一分口感和檔次, 乾貝和大蝦更是增添了一分海鮮的風味兒, 而豌豆、花菇和鮮筍這些同樣增加色澤、口感和香味兒。

好傢伙,這麼多的好食材, 而且也不乏有高階食材,這要是自己在店裡賣的話,這價格搞不好要上千了啊。

上千塊的炒飯?

還是算了, 到時候精品店錄入一份就行了,魁星樓街的那家店還是不要弄了,這關鍵不是害怕價格貴,吃肯定是有人吃的。

可就怕有人吃過之後,自己那其餘的兩份炒飯賣不出去了怎麼辦?

這才是楚雲風擔心的......

凡爾賽了一番之後,楚雲風認真地開始看孫師傅製作這道揚州炒飯,製作的工序很是有些複雜,而且在火候的處理上面技巧很多。

果然不愧是大廚,才剛剛開始製作,那香味兒就散發開來,讓人垂涎欲滴。

沒一會兒,炒飯便製作好了,大家立馬忍不住就開始哄搶了起來,這香味兒太過於濃郁,怎麼能夠讓人按捺得住呢?

好不容易搶到一勺,楚雲風也趕緊品嚐了起來, 自己運氣不錯,這一勺裡面有蝦仁和火腿,還帶著花菇和豌豆,當然更是少不了蛋花兒。

入口就是一陣清甜,香味兒濃郁得都想要咬舌頭了,味蕾被刺激得瘋狂分泌唾液,哪裡還有耐心品嚐的心情啊?

直接三口兩口地就下肚了,然後繼續加入哄搶大軍之中......

不到兩分鐘的時間,這份新鮮出爐的揚州炒飯立刻就被哄搶一空,就連潘亮也不例外,擦了擦嘴後連忙說道:“這味道絕對是最頂級的,孫師傅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