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上面清晰地描述了這道菜的由來,它的起源是與魯菜中的醬爆雞丁、貴州菜中的胡辣子雞丁有關。

後來被清朝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改良發揚,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宮保雞丁,並流傳至今,此道菜也被歸納為北京宮廷菜。

而且也登上了國宴菜式,款待過很多來訪華夏的國外客人,並且受到了他們的喜愛。

這樣一來,事情就很尷尬了,作為華夏的一道國宴菜式,竟然被米其林挑出了這麼多的問題出來。

更讓人覺得好笑的是,他們竟然會對裡面的食材進行質疑,說是要將大蔥換成什麼韭蔥。

這韭蔥是個什麼鬼?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這韭蔥,顧名思義,難道是韭菜大蔥不成?

還真是一道國宴菜式?

阿道夫此時才相信了,不過這對他來說並沒有過多的主觀上的影響,因為觀念的不同,言論自由對於自身的束縛並不大。

而且這會兒也並不能自亂陣腳去批評,或者說是去質疑自己的評審員,因為他們是從自己最專業的角度來提出的意見。

即便是有問題,那也是因為這道菜不符合評審員的口味和審美。

所以阿道夫的發言充滿了利己主義,無論如何都要搶佔道義的制高點。

“首先,我不得不說這道菜的味道非常的特別,給人一種很深刻的印象,但是就我個人而言,這道菜確實辣了一些。

至於食材的搭配,我想主廚或許更有心得,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來選用適當的蔬菜。”

阿道夫這話一說出來,現場的唏噓聲立刻爆響了起來,而且很多的客人實在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沒搞錯吧?

人家黑珍珠的評審員剛才就已經說過了,這道菜正宗的做法裡面,食材是不能進行增減的。

少一樣食材,或者是多一樣食材,這做出來的形態和味道都會讓這道經典的菜式變味兒。

可這老外在說什麼?

他到底懂不懂華夏菜式的精髓?

這不是出來搞笑的嗎?

阿道夫愕然了,還沒搞明白自己的話到底哪裡說錯了,然而即便是知道,此時已經是進退兩難,不得不狠心走到底。

“對了,還有這大蔥!”

阿道夫叉起一點兒大蔥放進嘴裡,很快地品嚐了一下之後說道:“正如我們剛才所說的那樣,這大蔥會增加口氣,如果換成韭蔥的話一定非常的完美。

要知道韭蔥在我們法國可是非常受歡迎的,它跟大蔥長得很像,我們一般用它來做湯和燉菜,還有一種非常好吃的蔥派。

韭蔥最大的優點就是味道沒有大蔥這麼刺激,而且也不會帶來很重的口氣,所以主廚可以試一試,或許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阿道夫的話獲得了所有米其林評審員們的認同,話音剛落,所有人都鼓掌表示了認同。

而遠在法國的那個古堡裡的兩位Boss,也同樣對阿道夫的說法表示認同,甚至還幹了一杯表示慶祝。

不過是一道菜罷了,雖然分數低了一點兒,但是並不影響最後的等級評定。

而這話更是加深了現場客人的不解和生氣,特別是在說到韭蔥替換掉大蔥的時候,現場可是有好幾位從山東過來的客人,表示了極大的不滿。

雖然不知道韭蔥是個什麼玩意兒,但是就這道菜裡面的大蔥來說,已經是讓他們愛得不可自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