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的不同之處便在於,紅油抄手中的高湯放得很少,而清湯抄手中的高湯放得很多。

這正是清淡口味和重口味的區別所在。

紅油抄手中側重的是香辣味道,如果高湯多了勢必會稀釋碗裡調料的香味,所以高湯絕對不能放太多。

清湯抄手中側重的是清香味道,勢必需要更多的高湯來保持這種香味的持續,所以高湯一定要放多一點。

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紅油抄手之中沒有放蔬菜,這也是楚雲風疑惑的地方。

在西南地區,根據季節的變化,人們習慣在紅油抄手之中放三種蔬菜。

分別是生菜、豌豆尖以及小白菜(上海人叫做上海青)。

每種蔬菜跟紅油搭配都會產生不同的口感,就楚雲風個人而言,最喜歡的還是豌豆尖。

但是有很多人都不太喜歡在紅油裡面放蔬菜,因為蔬菜特別吸油,會搶去紅油的香味,讓抄手吃起來味道變淡。

而且吸了油的蔬菜會變得特別的辣,蔬菜本身又不太入味,造成的結果就是蔬菜不僅缺少味道,吃起來除了賊辣賊辣之外,嚴重地影響口感。

但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蔬菜搭配肉類一起吃會平衡膳食營養。

這也是很多人吃抄手或者米線(米粉)的時候讓老闆多加一點菜的原因。

很多“肉食動物”是不喜歡吃蔬菜的,碗裡的肉越多,越會得到他們的認可。

所以說眾口難調,不外如是。

系統不讓放就不放吧,合成之後的食材營養更加的豐富,膳食營養更加的均衡。

楚雲風糾結的地方就在於如果客人要求在紅油抄手之中放蔬菜,而系統不讓會怎麼樣?!

老闆太摳門?

什麼破店,一點菜葉子都捨不得?

會不會做菜啊?

……

諸如此類的狀況已經被楚雲風模擬了很多遍,最後的結果都是毫無辦法,只有走一步看一步,到時候再說了。

一片青綠色的菜葉放入口中,再“塞”進一個“元寶”,一口輕輕地咬下去……。

香、軟、糯、彈的口感之中再增添了一個脆,五種口感的體驗美感比四種口感要強烈不少。

特別是脆這種口感,增添了咀嚼樂趣的可塑性,讓上下牙齒的咬合變得樂趣叢生。

好吃,好吃,楚雲風從吃到第三個抄手開始便沒有再細細地去體會美妙的意境,而是快速地吃完了這一碗。

誰叫咱是老闆呢,想吃就再做好了,多大點事……

再次做了兩碗之後,楚雲風狼吞虎嚥地將它們全部吃完,一點風度都沒有,吃相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自己的店,自己做的吃的,我想怎樣就怎樣,那個誰來咬我啊?

誰咬?

系統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