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報君恩(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不過是要承擔一些風險罷了。
在先前他聚攏各部將率的軍議群策中,大致推演了一個很穩妥的決戰戰術。
乃是留下兩三萬兵馬戍守左馮翊與京兆長安,確保大軍悉出後的糧秣轉運、士庶不會被細作扇動動亂等所有不確定因素;隨後將其餘兵馬悉數壓去雍縣岐山圍攻逆蜀魏延部,讓魏國可以一直保持著兵力優勢。
且能因時而動。
若是逆蜀驅兵來救,他便可圍點打援,甚至能仗著兵力優勢分出數部兵馬擊其薄弱之處,積小勝而成大捷。
要是逆蜀不救,那他便不計死傷將雍縣攻下!
逆蜀魏延部不過三萬餘兵馬而已,且關中地勢平坦、幾無險可守,若是彼沒有援兵的情況下,以雒陽中軍的戰力必然能攻下。
而一旦攻下了雍縣,魏國便可兵分兩路。
一路兵臨陳倉圍困,一路北上前去席捲隴東、威逼蕭關與高平城。
如此,便是再復昔日圍困陳倉時的狀況了,且逆蜀已然不復昔日的兵力與無有充足糧秣持久作戰了。
但這個最穩妥的戰術,他現今要拋棄了。
除了各城池的必要戍守萬餘兵力不動之外,他要盡起十萬步騎,孤注一擲徑直前去攻打陳倉城!
唯有這樣的戰術,才能逼迫逆蜀留在關中的各部兵馬悉數出來與他決戰。
蓋因逆蜀也好,魏國亦罷,據陳倉者可攻守易勢。
逆蜀絕不會坐視陳倉有失的。
而如此戰術所要承擔的危險,則是魏國將會迎來不可承受之重。
無需魏軍戰敗,只要戰事不順或者相持不下而師老兵疲,魏國將會在不得不退兵的時候,被逆蜀追擊;在退兵時會因為軍心大喪的情況下無法抵禦,被逆蜀席捲,進而演變為一觸即潰的敗局已定,關中不可守!
但他對這種情況不去考慮了。
且還以充足的理由,反駁了其他將率對此戰術提出來的質疑。
一者,乃機不可失。
關中決戰,魏國有勝算的最大倚仗,乃是逆蜀將不少兵馬用以東三郡的戰事,若是他們徐徐圖之,恐會讓逆蜀有了周旋的時間。
比如放棄東三郡,將兵力調遣歸關中救援。
次者,則是可就食於敵。
昔日他剛剛繼任雍涼都督的時候,便在陳倉城附近廣開溝渠、興屯田,逆蜀佔據之後同樣勤於農桑。現今秋收在即,魏軍以雷霆之勢驟然殺去,多多少少都能奪一下一些糧秣。
最後,就是忠君之事的冠冕堂皇了。
他慨然聲稱,魏國若想奪回關中,此番決戰乃是僅有的良機!
亦是他們這些食俸多年、倍受魏國隆恩的將士們報效君主、彰顯忠節的時刻,當抱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決死之心!
有進,無退;唯有勝而不可敗。
深受曹魏三世君王隆恩的他以身作則,以死報君恩!
若敗,唯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