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報君恩(第1/2頁)
章節報錯
司馬懿自救的辦法,乃是一改先前對陣逆蜀時步步為營的謹慎,轉為很激進的速戰速決。
這也是他唯一能在做出排程時,悄然參雜私心的辦法。
因為更為激進的兵變,是不可能成功的。
莫看如今的他執掌著舉國兵馬,但是他的心腹部將已然喪損了太多,對各部士卒的掌控力很薄弱。
小書亭
譬如真正執掌五萬雒陽中軍的秦朗,就有十足的把握在他流露出半點不軌之心時,將他與他的心腹皆當場誅殺!
更莫說,昔日他克孟達與平遼東的威望,已然隨著這些年的敗績而散去了。
在兵變這種事情上,不會有多少人敢將身家性命壓在他身上。
而且,即使他想消極作戰、以養寇自重的方式來給天子曹叡施壓,也同樣行不通。
在逆蜀伐吳尹始,魏國朝野便覺得關中決戰的時機已然到來,亦對他一直遲遲按兵不動的做法而質疑與非議,且前不久曹叡還遣人送來催戰的書信,如此情況下,他已經沒有了推延戰事的餘地。
或許,未等他部署拖延之術,雍涼各部與雒陽中軍便皆來逼戰了。
是故,趁著此事兵權在握,將此番戰事的戰術定為速戰速決就是最好的做法。
只有速戰速決,才能讓所有人都願意相信,他仍然是那位一心為公、甘願為魏國百死不悔的輔政重臣。
且不管戰果如何,他都能讓天子曹叡的猜忌之心就此冰消雪融!
如若勝了,他就是最大的功臣,曹叡不會在這個時刻卸磨殺驢,而他亦可趁機以病體不堪戎馬之苦上表求歸雒陽休養,將兵權讓出去。
如此,袞袞諸公便能盛讚他的不戀權、曹叡便會只記得他將逆蜀驅逐出關中的功績,亦會將次子司馬昭牽扯的事情就此揭過。
無需擔憂曹叡會不允他歸雒陽。
如逆蜀的益州疲敝般,此些年的戰事亦令魏國民生凋敝。
哪怕關中決戰勝了,魏國亦沒有足夠的戰爭底蘊趁勝追擊、前去奪回隴右復河西走廊了;而再度有實力的時候,他或許已然等不到那天了.......
畢竟,他已年過六旬,早就垂垂老矣!
而若是戰敗了,則是他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給家小宗族留下一個為國死難的忠貞之名,讓曹叡即使心中有恨亦發作不得。
畢竟,曹叡並非庸君或昏君。
斷然不會在逆蜀還於舊都的時局艱難下,授意他人去刁難一個死國難臣子的子嗣!
除非他是真的置社稷安危不顧、想激起士庶皆認為魏國不值得效忠了!
是的,處於嫌疑之地、子嗣有把柄被天子拿捏且覺得自身被猜忌的司馬懿,為了家門子孫計而萌生了死志。
抑或者說,此事觸發了他早就心力憔悴的偏激心理。
頻頻敗績令他夙夜難安,操勞過度令他身體每日況下,所以他倏然覺得很累。
所以不管勝負如何,他都想給自己留下一個忠節之臣的身後名、留下一個可以延澤家小與宗族的家聲。
至於他想速戰速決,而逆蜀是否會如他所願嘛~
無需擔憂。
他司馬懿可不是魏文曹丕或者江東孫權,一旦決意出兵了,就必然有辦法逼迫敵軍不得不接戰,不會讓臨戎不武的事情發生。
準確而言,他想做到攻其必救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