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縣,堵水河谷。

背水而落的漢軍營寨看起來有些狼狽,外圍的木柵欄與瞭望箭塔皆有被石頭砸中而損壞的痕跡,偶有個別不經眼的角落,還殘留著幾支釘入木板的箭矢。

魏軍來戰將近兩個月了,拋石的霹靂車都因為頻繁發射而損壞了好多座、掩護士卒前來破壞鹿角的拋射箭矢亦將整個營寨外圍覆蓋了好幾遍,但始終沒有摸到營寨門。

不是魏軍無有攻堅之能,而是王昶與胡質根本沒有讓士卒們死力的意圖。

隔三岔五來攻一次,每每破壞幾重鹿角便鳴金收兵。

就連戍守的漢軍都有點看不下去了。

如此兒戲的戰法,魏軍破壞鹿角的效率,還不如他們修復的快呢!

但卻令鄭璞在每一次作軍報傳給丞相時,皆有一種無從下筆的感覺。

無他,營寨的存糧可每日都在減少。

魏軍的拖延戰術,令戰事步入了僵持,亦讓他迎來了最不願意面對局勢——依局勢推斷,在他糧盡之前,逆魏司馬懿不可能對關中發起決戰。

而在西城的丞相得悉後,對部署稍微作了些調整。

他已然作書前給坐鎮隴右冀縣的費禕,讓其趕在秋收之前派人轉運一些糧秣過來。

無需太多。

能讓鄭璞與關興部的麾下將士能堅持到東三郡秋糧收穫即可。

無奈之下,丞相只好動用復關中的儲備糧了!

參與東三郡戰事的各部糧秣,先前皆是依靠蜀地、巴地與漢中郡供應的。

因為隴右與關中的屯田所出,需要留給魏延與吳班以及姜維等部。

畢竟,哪怕是司馬懿如漢軍所願發起決戰了、魏延等部亦如願將之擊潰了,但戰後也需要充足了糧秣來保障漢軍能有一鼓作氣的底蘊,將關中東部各郡縣、各個渡口或關隘悉數打下來,全據關中。

避免昔日官渡之戰故事。

魏武曹操大勝袁軍後,卻無力一鼓作氣席捲河北,以致戰事平白拖延好多年。

漢軍不能重蹈覆轍。

且疲敝的國力亦沒有重蹈覆轍的底蘊。

但如今嘛~

丞相唯有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且在傳給鄭璞的書信之中,丞相還隱晦問及一句,如若從關中調遣兵力來東三郡,抽調哪一部才不會影響大局。

亦是說,丞相已然在考慮加大誘敵的籌碼了。

想想,也無可厚非。

司馬懿龜縮不出必然是有所顧慮,抑或者是隱約洞悉了漢軍所圖。

但觀其逆魏曹叡親自坐鎮宛城以及雒陽中軍仍在關中的做法,丞相亦可推斷出,彼等委實有發起關中決戰的打算。

現今遲遲不動,無非是誘惑不夠大!

不管怎麼說,全據關中的戰略意義,不管是大漢還是魏國皆是汲汲以求。

是故,丞相為了讓魏軍儘早決戰,便想再減少一些關中的兵力,讓司馬懿能更安心的放手一搏。

當然了,這種做法並不是沒有壞處。

長安乃大漢舊都,亦是逆魏鎮守雍涼的重鎮。

一直都是重兵扼守,其城牆高厚皆七丈、城內輜重糧秣充足,堪稱堅不可摧。【注1】

若是以常規困城而攻的做法,一兩載都不見得能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