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便私下與城內的豪右串聯自救,哪怕隨春已然將值守城防的職責皆令本部士卒擔任了,仍無法遏制城內的騷動。僅是三日後的夜裡,便有豪右私兵與郡兵聯合從內奪得了城門,與漢軍裡應外合將龍編城池易屬。

太守孫茂死於亂兵之中,而隨春卻是被俘虜了。

準確而,乃是他麾下士卒見城池陷落的結局無可更改,便群起裹挾著隨春棄械、不再作抵抗。

不管怎麼說,他們先前都是賊寇。

隨春亦不過是他們公推出來的首領、抱團取暖的話事人,無法如同真正的將率般,對士卒有著嚴令禁止的掌控力。

不過,在爨谷與吳碭下令受降的時候,他似是也沒有什麼抗拒舉止罷了。

隨著龍編縣的易主,漢軍的部署再次調整。

霍弋留吳碭鎮守在龍編縣,且要安撫其餘各縣。

如對一些迎漢軍入城的豪右與甘願附庸大漢的蠻夷部落好寬慰、確保他們的利益,而對先前被江東扶植起來的死忠,則是連根拔除。不管他們在此戰中,是否以私兵相助吳郡抵禦漢軍。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為了大勢之上的長治久安,有時候是不問對錯的。

況且,不將他們這些人剿滅,怎麼彰顯大漢朝廷的雷霆雨露呢?何來的利益,分給積極參與此番戰事的南人八姓呢?

而沈幽與爨谷部,乃是歸去馬忠的麾下,一併圍困龜縮在麊泠縣的呂岱部。

其實在馬忠別遣爨谷前去襲擊龍編縣的時候,呂岱便也有過派遣兵馬出城去救援龍編的意

圖,但被馬忠在半路上陳兵攔截遏制。

且恰好那時,從鬱林郡返歸興古郡的石苞部,亦終於趕來與馬忠合兵,令呂岱不得已放棄了分兵救援的意圖。

蓋因他若一意孤行,能否救援龍編縣乃是未知數,但麊泠縣必然會陷落!

有了石苞部增援的馬忠,在兵力上佔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故而在排程上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他乃是親自引四千士卒出城遏道而落營,與封溪縣呈犄角之勢。

若吳軍分兵出,他便與封溪縣守軍兩面夾擊;而在麊泠縣內的呂岱在石苞部的監視下,亦不能出城營救。

若出,石苞部將趁機奪城。

但不出,則是前去救援龍編縣計程車卒,將會被馬忠部圍殺在半道。

取捨皆是死局,他何必還要分兵出城呢?

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他唯有繼續堅守城池,看能否迎來孫權的救援罷。

雖然這種冀望十分渺茫......

陸續分兵的霍弋部,僅剩下了三千餘人,乃是南下扼守港口以及做好前去收復九真與日南二郡的準備。

交州西部三郡,九真與日南郡加起來都不如交趾一郡富庶。

可以說,一旦交趾郡易主了,此二郡亦會迎來易幟。

如先前呂岱佔據交趾後,討伐九真郡叛亂時所向披靡;尚有士徽起兵背叛江東的最大緣由,乃是孫權不授予他為交趾太守,而是將他發配到九真郡這種蠻荒之地任太守。

至於日南郡,更是未開化之地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