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爨谷的思慮般,霍弋亦無有攻堅之念。

領軍至龍編城池外後,僅是耀武揚威令城內吳軍震怖一番,便留下吳碭部與爨谷併力困城,自身則是領本部前去將其他縣城打下來。

因為吳軍的兵力主要集中在麊泠與龍編縣,且此時戰局已然明朗,是故霍弋領軍至時,那些縣城幾乎是傳檄而定、望風而降。

不過十餘日的時間,舉交趾郡境內便唯有呂岱扼守的麊泠縣,尚且孤零零的飄揚著吳國的旌旗。

是的,龍編縣亦迎來了易屬。

困城的爨谷與吳碭見城內守軍士氣低落,乃遣一二俘虜入城招降。

聲稱吳軍若能掩旗卸甲出降,漢軍將一切既往不咎,亦不會將他們當成戰俘苛待。如非交州籍貫計程車卒,將在被收編後入南中戍守;而本地籍貫的郡兵,則是可自行選擇繼續擔任郡兵或卸甲歸田。

但若是負隅頑抗,待漢軍攻破城池,必將他們罰為軍奴!

且對家眷在本地的郡兵,還要以連坐的方式追責。

對此,隨春麾下計程車卒還好些。

雖然隨春一直聲稱在交州東部的劉纂必然會遣兵來救援,且江東水軍精銳,從吳郡跨海而來交趾,亦不會需要太久的時間,只需他們再扼守些時日,便可將漢軍驅逐出交趾郡了。..

但士卒們仍戰意無存。

無他,他們並不相信隨春的話語。

一者,劉纂若是能有來救援的實力,便不會有漢軍鑿穿了三郡後,還能前來交趾郡與馬忠部南北夾擊了!

另一,則是在吳主孫權與大都督陸遜的眼中,交趾郡難道會比荊州更緊要嗎?

漢軍都南下襲擊交州了,怎麼可能不兵出永安與東三郡!

吳國怎麼可能還有多餘的兵力前來救援交趾!

唯一能令他們稍微心安的,便是他們最早是隨著隨春叛亂的會稽賊寇,被江東收編後家眷亦安置在吳地,故而暫時沒有憂心家小的焦慮。

而孫茂麾下的郡兵則是不同。

任誰都知道,交趾郡易屬乃是必然,龍編城池陷落亦是必不可免。

他們為何還要付出生命與被漢軍追責家小的代價,為孫茂等人陪葬呢?

孫茂不曾對他們“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啊!

再者,對於他們而,掌控交州不足二十年的吳國官府同樣是外來者,以何令他們生出的同仇敵愾與誓死捍衛之心呢?

不可免,漢軍傳達了招降意圖後,城內暗潮洶湧。

有數個郡兵都伯便按捺不住焦慮,在麾下的慫恿下尋了孫茂,聲稱事不可為的時候當以保全士庶為上,不做無謂之爭令龍編變成焦土。

但他們都徒勞無功。

基於姓氏,孫茂就無有投降之念。

乃是將這幾個都伯皆杖責五十且囚禁了,聲稱復敢以亂軍心者,斬!

其實他本來是想將這些都伯皆斬首示眾的,但擔心此情此景下恐會激起眾怒,故而才改為囚禁。

然而,那些都伯諫就是眾意,他不聽從就已然犯了眾怒。

並不想為孫氏陪葬的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