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爨谷自然要暫且駐軍。

沒辦法,望海縣從此刻開始成為大漢疆域了嘛,他不可能任憑縣城失綱。

若不將這些投誠之人安撫好,且分出些許將士入城內駐紮,恐怕此縣的黎庶將會被豪右或蠻夷部落掠為奴僕,燒殺擄掠之事比比皆是了。

也正是在此地耽擱了二日的時間,令隨春與孫茂得悉了訊息。

待漢軍再趕到龍編縣的時候,恰好遇上他們領軍趕回來。

不期而遇,兩軍不可免惡戰一場。

雖然爨谷分了五百士卒扼守望海縣後,兵力略遜於吳軍,但兩軍士氣不可同日而語。

而隨春與孫茂急著入城,無有與漢軍在城外糾纏之念,面對洶湧而來的漢軍,只是想著分兵遏制、且戰且退入城而守。

亦令戰事甫一開始,便可以預見結局。

親自引本部斷後迎戰、為孫茂爭取入城池時間的隨春,雖然帥歷士卒死戰,但無法令軍心惶惶計程車卒向死而生。

不過鏖戰一刻鐘,吳軍便出現了不支的跡象。

而待兩刻鐘後孫茂部入了城池,讓隨春部計程車卒看見了“生路”之後,人皆不復有繼續鏖戰之心,爭相望著城門湧歸。

一開始,隨春還能以斬殺臨陣逃脫計程車卒威懾。

但隨著漢軍攻勢的愈發猛烈,令愈來愈多的吳軍士卒開始逃亡,隨春亦無法阻止潰敗之勢的到來。

爨谷見狀,當即引著親衛望著隨春的將旗突陣而去。

冀望著斬將奪旗、驅潰兵掩奪城門。

但隨春同樣很果決。

見事不可為的時候,便放棄了約束麾下之念,在親衛部曲的護衛下先撤離戰場。

無獨有偶,孫茂亦當機立斷。

待隨春進入了城池後,便下令以弓弩射殺擁擠在城門前的袍澤,順利將城門給關上了。

算是化解了城池易主的危機罷。

但他失去的是軍心。..

見不復掩襲奪城機會的爨谷,乃下令受降俘虜、打掃戰場落營。

且還故意讓那些俘虜就在城外、當著守軍的面將戰死吳軍士卒就地安葬。

秋風微涼,蕭瑟著滿目瘡痍的戰場;江河南去,盪漾著俘虜們的涕零聲與“魂兮歸來”的嗚咽聲;夕陽如血,映照在龍編城牆上染紅了吳軍守卒的眼眸。

亦將悲悽流轉在了他們的心間。

從本地招募的郡兵,擔心著城池被漢軍攻破後,自身即使不戰死亦要會成為戰俘飽受苛待,且還有連累家小被罰為徒隸。

而主征伐的江東戎卒,則是心若死灰。

哪怕這次遭遇戰,吳軍的喪損與被俘虜不足千人,但他們皆心有所悟、不復對勝利抱有希望了。

不過,落營在外爨谷翌日沒有趁勢攻城,而是讓人前去將霍弋部引來。

城內吳軍已然淪為冢中枯骨了,不需要急於一時嘛。

且一旦霍弋部引兵至,對城內吳軍計程車氣又是巨大的打擊,說不定還能迫使吳軍士氣大崩不戰而降呢!

何必要攻堅徒增士卒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