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於絕境之中奮起而爭,不乏給戰局帶來奇蹟的事例。

但更多會淪為一錯再錯、愚蠢送死的結果。只不過是因為青史不屑於對失敗者著墨、後人不願意浪費唇舌議論,而令這種事例變得寡少而已。

牽弘的拼死一搏,是力挽狂瀾還是淪為笑柄呢?

當他下定決心,分出千餘騎卒攔著徐質與句扶部的糾纏後,親自帶著三千餘騎望著柳隱的蜑獽軍突陣而去時,漢魏雙方所有將率都有些猝不及防。

因為誰都沒有想到,他竟會如此果烈。

更因為此舉給戰場帶來了變數。

沒有被漢軍追擊、堪堪與淮泗精銳會合在一起的孫禮,當即令各級將率督促士卒整隊。久在行伍之中的他,於瞬息間便洞悉了牽弘用意,故而積極做準備著。

雖然他覺得反敗為勝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萬一呢?

哪怕牽弘部無法徹底擊潰逆蜀蜑獽軍與王平部,只要能引起逆蜀各部的騷亂,令他能得以機會返身再戰,增添逆蜀士卒的傷亡,亦是將此戰變成兩敗俱傷、不分勝負了。

帶著同樣的心思,還有王頎部。

他的本部雖然已然人心惶惶,但因為漢軍沒有追擊故而沒有一潰千里,若是牽弘能力挽狂瀾,他還是可以聚攏士卒搖旗吶喊助威的。

漢軍各部將率的反應,截然相反。

首當其衝的柳隱,見絕大部分烏桓突騎轉向望他而來時,立即呵斥著士卒們迅速就地結陣;就是在倉促之間,原本已然鬆懈計程車卒們的表現有些不如人意。

如長矛兵在擠上一線的時候,令整個陣型難以森嚴。

王平部還好一些。

剛剛逼退淮泗精銳的他們,仍保持著完整的陣型,如今只需轉向迎戰即可。

句扶部與徐質部則是心急如焚。

他們見牽弘督騎不退反進,便知道從後夾擊而來的張特部,根本來不及在蜑獽軍遭襲之前趕到,亦知道一旦蜑獽軍被鑿穿,會令已然勝券在握的局面迎來變故。

尤其是,牽弘部在鑿穿蜑獽軍後,便可毫無阻攔的長驅至漢軍大纛之下了!

故而,他們二人很有默契的各自行事。

句扶部繼續向前,將牽弘留下斷後的千餘烏桓突騎牽制住。

而徐質則是為最壞的結果做綢繆,帶著西涼鐵騎往後迂迴至漢軍中軍的後方,準備迎接萬一蜑獽軍被攻破後的迎敵。

這也是無奈之舉。

在全軍壓上之後,如今的大纛下、鄭璞的周邊不過百餘部曲而已。

於蜑獽軍被擊潰與鄭璞被斬殺的兩種結果中,徐質自然要確保後者不會發生。

鄭璞此時則是眉目深鎖,臉龐上依稀帶著一縷悵然。

這些年屢屢大破魏國雍涼各部的勝績,令他低估了淮泗精銳的戰力,是故也沒有給柳隱增兵,讓其僅僅督領本部四千蜑獽軍居中扼敵;亦迎來了此番戰事排程中最大的失誤,令柳隱部陷入了危機中。

不過,想想也無可厚非。

孰人能預料到,大勢已定之下,牽弘竟為了一絲逆轉局勢的可能而不吝性命,猶如神來之筆般決死衝中軍呢?

事實上,就連烏桓突騎亦沒有想到。

故而他們也一時茫然。

對牽弘這位騎督,他們是頗為傾心且甘願影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