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司馬公,我魏國尚有孰人可御蜀!”

“非堅壁清野、高壘深溝避而不戰,何以疲蜀?君等不見昔秦趙長平之戰,廉頗遏秦兵不得進,而趙括令趙國式微待斃乎!”

濟北王曹志的宴會之上,李簡慨然作。

這乃是與宴之人,以李簡曾見識過蜀兵奪河西走廊,便問他如何評價今雍涼都督司馬懿抵禦蜀兵的得失。

而答桉令眾人皆詫異。

他們都知道,河西走廊乃是司馬懿督領雍涼以後失去的,李簡亦是因此難容於鄉梓、唯有遠赴中原為宗族避禍的。

依常理而,李簡應是對司馬懿怒其不爭、怨其無能才對。

哪料到,彼竟是覺得司馬懿非但無過反而有功邪!

席間持續了好一陣寂靜。

旋即,令眾人的清談之興大起。

或有人贊同李簡之,不吝與旁人引經據典爭辯,就是爭著爭著就脫離了事情的根源,改為探討玄學宿命去了。

或有人不忿,以司馬懿近年來的敗績訐之。

而李簡輕描澹寫的一句,便令他們無以對,乃是對曰:“君鄙司馬公無將略,不知有和高見可卻蜀?君以司馬公不稱職,不知認為何人可替之?”

這種反訐,反對之人自然是無法回答的。

他們要是能回答,就不會如今尚在濟北王府中清談,而是早就成為了天子曹叡的座上客了。

尚有輕佻之人,以己度人而問。

曰:“司馬公督雍涼以來,幾無捷報。唯有一次屈吳山之勝,但彼部將鄧艾卻喪兵辱國、以致南匈奴劉豹叛亂、高平城淪陷。事實如此,君尚司馬公無過,莫非乃是君與司馬子上相善之故乎!”

司馬子上,乃是司馬懿次子司馬昭。

而李簡與他相善,則是司馬昭在青州任職時,常在慕名拜會管寧之時,尋李簡問及涼州風物。先前在雒陽時,對司馬師不搭理的李簡不知為何,竟與司馬昭相處甚歡,相見恨晚。

堪稱知無不、無不盡。

且二人在對他人彼此的時候,皆不吝盛讚之辭。

如司馬昭贊曰:“李文策者,有其師子異公不懼憚伏劍之美、士為知己者死之德,且有美才,兼以沉淪典籍,乃高潔之士也!”

而李簡則是稱讚司馬昭為“司馬子上仁能洽下,忠以衛國,委實良友也”等,將之視作入關東後唯一的友朋。

雖如今司馬昭早就歸去了雒陽,但二人仍交情甚篤、常有書信往來,此事在青州與兗州士林中並非什麼秘密。

由此,好事者還私下議論過,為何李簡惡司馬師而善司馬昭的緣由呢!

如今那輕佻之人由此攻訐,倒也沒有說錯什麼。

愛屋及烏嘛~

李簡與司馬昭相善,焉不為其父司馬懿美?

但顯然,這樣的攻訐難不倒李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