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人心與人性,便可有恃無恐。

行事素來狠戾、不愛惜羽毛的鄭璞,就是基於此,在還於舊都的裨益與魏軍俘虜的死活中選擇了前者。

但丞相不會。

那時,在察覺鄭璞的用意後,他便岔開了話題,讓鄭璞不復有機會再議此策。

因為他知道,鄭璞的性情委實太固執了!

沒必要給他機會聒噪不止、喋喋不休。

與先帝劉備猶如雲龍魚水的丞相,覺得既然將這些魏軍俘虜編入行伍了,那就應該當成漢軍士卒來看待。

欲得人死力,當先推食食人、解衣衣人嘛。

再者,對於入擾交州令江東分兵,又不是唯有以魏軍俘虜才能為之。

南中七郡,有無數蠻夷部落甘願為大漢而戰。

且有先前從吳郡來投的沉幽,早年就一直假商賈事混跡在交州,其麾下的交州義士更是熟悉嶺南各郡縣不臣服江東的豪右與蠻夷部落。

讓他做嚮導、為馬忠與霍弋的南中兵馬做前部,必然能令交州亂成一團。

尚有在先前吳將廖式作亂佔據臨賀郡的時候,做書來成都廟堂的大漢遺臣南海郡揭陽人吳碭吳叔山,同樣可助力大漢將整個交州變成吳國的糜爛之地。

如此,又何必將數萬魏軍俘虜的性命視作草芥?

更莫說,從南中之地攻入交州並非易事。

先前的夷陵之戰,時任庲降都督李恢就同樣綢繆過從南中進軍交州、策應先帝伐吳之舉,但待先帝敗歸後,他仍受限於道路難行、輜重糧秣難轉運而未動。

雖說,受益於此些年與吳國的貿易,道路已然順暢了許多,以及有沉幽麾下交州義士做嚮導,但以數萬大軍入交州仍不是可取之策。

至少丞相覺得不可行。

因而,丞相的打算乃是自身歸來漢中郡坐鎮,羊做大軍將出東三郡之舉,令江東將重兵部署在荊襄戒備;再遣馬忠、霍弋以及沉幽將兵約莫萬人入交州,逼迫江東屯留在荊南的兵馬南下交州鏖戰。

如此,江東在永安一帶的守備自然就薄弱了。

亦能讓帶著魏軍俘虜歸去蜀地收編、演武的鄭璞、關興等人尋到機會,一舉重創江東!

更能讓魏軍以為大漢將半數關中主力皆用於伐吳矣!

大漢都三路攻吳了嘛~~

至於,糧秣貴乏的問題,丞相也思慮周全了。

不管是從漢中出東三郡,還是從南中之地入交州,何時發動戰事的主動權都在大漢手中。讓那些魏軍俘虜歸蜀地後,一邊演武一邊屯田,待將足以供他們征戰的糧秣耕耘出來後再發動戰事即可。

說不定從永安出兵的時候,還能就食於敵呢!

丞相的心思,鄭璞並不知道。

已然卸任督領隴東事務的他得了休沐,正快馬加鞭往冀縣雒門聚家宅而歸。

但很快他便很鬧心。

當他一身風塵僕僕趕回來,滿懷期待才步入家宅庭院的時候,一騎著竹馬玩耍的小兒,竟愕然對他發問,“你是何人?”

旋即,更是扔了竹馬往後跑,“阿母,歹人進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