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略同(第2/2頁)
章節報錯
確實,他很難。
蓋因如今的漢魏相爭中,他沒有了排程失誤的機會。
逆蜀已然兵困陳倉城了!
若再勝一戰,將兵臨長安城下了!
在漢室四百年威望的加持下,哪怕長安城的城牆高達七丈,亦無法堅守不失!
戰爭的勝負不僅取決於兵力、國力以及底蘊,更有關乎人心。
佔據中原腹心的魏國,幾乎將所有的兵力都聚攏在關中,如此都不能守住陳倉城,又怎麼守得住長安?
唉,罷了。
明知疤璞擅奇謀,且情勢已然關乎死生存亡,還是莫要心存僥倖了罷。
司馬懿悄然嘆息了聲。
放下陳本的書信,執筆點墨作回覆。
對於與北地郡遺民的貿易請求,他讓陳本酌情讓利推行。
正好隨著關中兵馬增多,如皮革角筋等軍需物資的需求亦變大,開軍市對魏國而言各得所需的好事。
至於這些北地遺民能否給逆蜀帶來困擾嘛~
有則喜,弗能亦無有失。
但對於減少右馮翊北部駐軍的提議,他沒有允許。
他乃是讓剛剛從淮南趕來關中的徵蜀護軍孫禮,督本部萬餘淮泗精銳轉去雍縣西側汧水河谷落營,防備疤璞有可能從汧水上游入擾的可能。且讓督領烏桓突騎的牽弘,多遣遊騎嚴加刺探漆縣以西的軍情,為孫禮部作耳目。
這樣的排程堪稱滴水不漏,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弊端。
如此舉乃加劇了關中的糧秣損耗。
將士駐紮在城池內時,根據輪值與操練的不同,糧秣的配額亦有不同。
然而,一旦被遣派外出落營扼守,每位士卒的糧秣都要足額配給,且民夫在轉運過程中所食用的糧秣,亦是額外的支出。孫禮這萬餘淮泗精銳的外出,對關中糧秣庫存以及對苦徭役的黎庶而言,皆是新增的巨大壓力。
是的,一直秉持“戎卒自給、國以充實”主張的司馬懿,亦開始有了糧秣之憂。
如今魏國駐守在關中的兵馬太多了!
十五萬有餘的步騎、萬餘郡兵以及無數屯田客,僅是每日所食的糧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且他任職雍涼都督後,在北原拓寬與加長的、用於屯田的成國渠,亦因兩軍對峙的堅壁清野必要而無法再提供糧秣。
僅憑藉右馮翊與京兆是無法負擔關中各部糧秣所需的。
其中,擁有白渠與鄭國渠灌既田畝的右馮翊,更是不容有半點疏忽的!
這便是他不敢調離右馮翊守備的最大緣由。
或許,乃智者所見略同罷。
鄭璞讓北地遺民去尋魏國貿易、遣兵入汧縣扼守等舉措,就是為了襲右馮翊作綢繆。
孤絕在幷州西河郡的離唐芒遣人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