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讓趙广部前去追擊,萬一那些早就畏戰的魏軍又龜縮歸去城池與關隘之中了,豈非是得不償失?

再者,放任那萬餘魏軍離去又如何!

一群喪膽的土雞瓦犬之輩罷了。

不足為慮!

魏延在如此寬慰著自己,心中亦沒有再有他念,只留了數部將士繼續戒備,又轉去督促屯田事宜了。

但司馬懿卻是不敢掉以輕心。

在督領各部大做鼓譟逼來時,他還私下遣秦朗督領虎豹騎往漆縣,與烏桓突騎合兵走涇水河谷,前去接應王生、王頎與周當三部歸來。雖然他知道正值春耕時節,彼漢軍丞相諸葛亮必能識破他所圖,不會做無益之舉,但他擔心漢軍會遣趙广部追擊。

畢竟,以騎兵追步卒,多多少少都能有些斬獲。

而彼趙广部的騎兵又不參與屯田之事,閒著也是閒著,何樂而不為呢?

有備無患嘛~

謹慎一些總是好的。

至於,他為何倏然放棄了陽城三地,這也是無奈之舉。

臨涇縣已然歸大漢所有了!

隴東除了魏置新平郡的漆縣以外,皆不復魏國所有。

然也,當時泥水河谷戰事落幕,得悉訊息的張特部,便與柳隱、王平兩部合兵北上進圍臨涇縣。

此乃鄭璞在戰前時的囑咐。

張特引半數西涼鐵騎南下涇水河谷,不僅是誘使魏國烏桓突騎分兵。

更是為了漢軍能戰勝後,能在第一時間步騎北上,讓魏國沒有反應的時間,將已然守備虛弱的臨涇城困住。不管怎麼說,漢軍費盡心思誘魏國來赴泥水河谷之戰,目的就是為了佔據隴東嘛。

焉能不預之!

只不過,魏軍似是沒有前來支援臨涇之意。

當毌丘儉與牽弘收攏潰兵從弋居縣歸來後,得悉訊息的夏侯獻部亦返歸了漆縣,不復北上為臨涇城做外援;而薛悌部則依舊在忙碌加固城防、修繕城外守禦工事等,無有動兵之舉。

是故,僅有六千餘郡兵守備的臨涇城,在張特與王平、柳隱等部臨城時皆大驚失色;而待鄭璞部挾大勝之銳與攜帶胡遵屍身前來時士氣崩潰,不出意外的開城門歸降了。

唯有的要求,不過是讓他們卸甲歸田以及將胡遵的屍身安葬而已。

亦是說,對於司馬懿而言,繼續讓王生等部扼守陽城三地已然沒有意義了。

與其讓這萬餘精銳深陷死地、孤立無援,還不如趁著漢軍忙碌收編俘虜與安撫隴東、無暇分心來困陽城之際,嘗試將王生等部接應歸來。

不管是屯在漆縣增強涇水河谷的守備,抑或者是遣去守備左馮翊北部,對漢軍日後或從北洛水河谷南下的入寇做綢繆。

而雒陽曹叡得聞此戰後,亦對應做出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