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歸否(第2/2頁)
章節報錯
另一側顧慮,則是司馬懿必然會加強陳倉城的防禦。
比如效仿昔漢靈帝時期,涼州叛賊王國、韓遂與馬騰圍困陳倉時,皇莆嵩與董卓立營在側策應,令叛軍無法專心攻堅以及不能完全將城池圍困的做法。
暫且罷兵,抑或弗退?
丞相緩緩回首,看著暮色下已然拆解的營寨以及裝車的輜重,不由微微牽動嘴角,露出幾縷苦笑來。
世間總是不乏突發意外。
有時候,對戰略部署的殫精竭慮,抵不過上蒼一次不懷好意的安排。
不知過了多久,關興與姜維聯袂走了過來。
其中,姜維乃剛從斜谷口歸來。
秋收已罷、大軍將拔營,丞相讓虎步監孟琰督護屯田的黎庶從褒斜谷歸去漢中郡,亦讓姜維督兵沿著斜水戒備。
不出意外的話,孟琰日後就留在漢中郡鎮守後方了。
一來,是他年老精力不濟。
另一,則是漢軍一旦離開五丈原前去圍困陳倉,漢中郡必須有宿將鎮守,以防魏國從東三郡或褒斜谷來侵擾。
對,漢軍在五丈原屯田,是有近兩萬黎庶隨來的。
這也是丞相先前的排程中,以三萬士卒便在魏國十餘萬大軍眼皮底下屯田、且誘彼來攻為魏延部創造機會的最大倚仗——這些黎庶都來自軍戶,成丁者皆受過演武的預備役,操起刀矛就是一名合格士卒了......
畢竟,素來謹小慎微的丞相,從來不在兵事上心存僥倖。
而關興,則是剛被向寵遣來稟報軍務的。
性情溫和的向寵,不以武力著稱,以陷陣破敵論不及關興或姜維,但在居中排程各部這方面更勝之。如他先前戍守京畿內外十年,無有半分疏漏便可見一斑。現今轉來北伐大軍中任職了,丞相亦表請他為關中都督,對他的定義亦是鎮督大軍中樞、統護各部將率,算是中領軍之責並沒有讓他卸任罷。
大軍拔營前的排程,丞相便讓關興協助他悉數署理了。
“丞相,孟監軍護黎庶在晌午時分入谷了。”
率先稟報的是姜維,拱手作禮後便說道,“末將在谷口逗留了一個時辰,逆魏並沒有驅兵前來追擊之意。”
“嗯。”
丞相微微頷首,鼻音以應。
魏軍不來追擊黎庶是意料之中的事,他們若膽敢出營來戰,便不會一直在側龜縮,連試探性的攻擊都沒有嘗試過了。說不定,逆魏司馬懿得報時,還以為漢軍故意以黎庶誘惑他們出戰,嚴令各部不得擅動呢!
關興的稟報則簡練得多。
執禮,徑直言道,“丞相,諸事已然,向都督言翌日便可拔營。”
這次丞相沒有當即應聲。
而是拈鬚沉默了片刻,似是想到了什麼,倏然含笑發問,“你二人皆知江東敗北之事了吧?且說說,我軍乃依前計赴陳倉城乎?抑或暫且罷兵歸去令士卒得以休整,待寒冬過後再入關中?”
聞問,姜維與關興對視一笑。
姜維還作了個請的手勢,示意關興代為作答。
方才在前來中軍帳二人路半相遇時,便私下對此事商議過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