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二人雖然果烈不畏死、六千敢死之士面對魏國如蝗的弩箭矢亦沒有退縮半步,但強攻一夜下來,近千具屍首都作了魚鱉之食了,也沒有摸到魏軍的營寨。

自然,全琮並沒有氣餒。

至少今夜吳軍已然將沘水對岸的防禦壁壘攻破近半。

再不計死傷強攻一日,便可以讓大軍悉數渡過沘水,攻打魏軍營寨了。

對,為了不給魏軍修復壁壘、更換守卒的機會,他選擇了一刻不停歇的晝夜強攻。

只是有時候,單憑決死的血勇並不能建功。

滿寵很快就讓他知道,為何自身會被雒陽曹叡稱為“御賊吳之重器”。

在魏軍沿岸所設的壁壘皆被破壞殆盡,前驅的敢死之士佔據了對岸後,還未來得及歡呼便變故突生。只見沘水忽然衝來了十餘隻走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撞上浮橋上,許多手持大斧的魏軍湧出破壞浮橋;而魏軍營寨亦鼓聲如雷,無數將士從營內殺出。

原來,滿寵並沒有指望沿岸的壁壘能抵擋吳軍多久,故而早早就做好了斷浮橋、圍殺吳軍渡河先鋒的準備。

對此,全琮毫無準備。

且此時想下令所有士卒衝過對岸亦來不及。

浮橋本就不寬,如此排程只會令士卒相互推搡跌落水中或踩踏而已。

萬幸的是,他此番作了六道浮橋。

於倉促之間,乘坐走舸而來的魏國士卒不管是刀斧斫還是投油膏縱火焚燬,都無法盡數毀掉,亦讓渡過沘水的前驅有機會返身逃回來。

但不可免,付出了再度喪損了近兩千士卒的代價。

算上強渡進攻的死傷,六千敢死之士已然喪亡四千有餘了!

就連將率張震都陣亡了......

對此,全琮怒不可遏。

但孫子有云“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再敗了一陣後,他也不得不令將士先休整數日再戰。

三日後,他吸取了教訓。

派出不少軍士沿岸提防沘水入淮口的魏國舟船,再增了三道浮橋,親自領著部曲為前驅強渡。

這次,他很順利。

魏軍早就龜縮入營寨內了。

因為陽淵的另一側,陸遜派遣前驅留贊部,已然率軍抵達且開始攻打魏國營寨了。

同樣是採取了不計死傷的戰術。

臨發時被陸遜囑咐的。

不管陸遜還是全琮,都冀望著能在雒陽中軍趕到之前以兵力優勢攻下滿寵的營寨。

再怎麼不濟,亦要將滿寵部打殘!

為了吳軍轉去鏖戰雒陽中軍時,滿寵部無力出來策應。

【注1:沘水,發源大別山脈,流經灊縣、六安北上注入淮水。《漢書·地理志》:“廬江灊縣沘山,沘水所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