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盡誅(第2/3頁)
章節報錯
孫權對此無不可。
畢竟諸葛恪乃是寄寓江東的淮泗士人子侄輩中,才學最優之人。
出於遏制江東世家的心思,他早就將之當作未來輔立太子掌權的助力了。
諸葛恪部在攻打勺陂魏軍水寨中喪損了些,但堪戰者仍有近九千人,心念功業之下分出巡視的將士極多,境界的範圍亦很廣。
彼那韓綜已然很謹慎了,不僅晝伏夜出,還盡挑山澤難行的偏僻小道行軍,但在行軍至濡須塢約莫八十餘里外,被諸葛恪部的將士發覺了。
且在第一時間內,便被識破了此乃昔日叛變的敢死兵。
蓋因敢死兵先前就曾隨韓當在江東各郡縣討亂靖叛,常對山越之名用兵,而恰好諸葛恪部兵馬皆是收丹陽山越之民為卒,先前就曾與至交戰過。
或是說,此乃天道好輪迴罷。
諸葛恪得斥候來報,頓時大喜過望。
孫權對韓綜背叛之恨,可是不亞於合肥之敗!
他若是能將之斬殺,再佐之先前攻勺陂的功勞,此番陰襲淮南之戰論功,他便不會亞於留讚了!
帶著此念,他沒有依著常理,將此軍情傳遞迴濡須塢與眾人。
因為孫權近日夜宿在巢湖的舟船上,他若歸去稟報了,那功勞便會分給主事的留贊與其他將率了。
自然,縱使有心貪功,也需在不誤事的前提下。
敢死兵乃是孫權投入無數資財與心血打造的,與解煩兵並稱為江東精銳,戰力超群。
諸葛恪想以本部獨自滅之,並非易事。
甚至還會弄巧成拙。
畢竟,他部士卒雖多,但終究成軍時日尚短。與成軍十餘年、參與大小戰事近百的敢死兵相較,委實雲泥之別。
但諸葛恪不這麼覺得。
彼韓綜者,以欺詐馭下、以殘暴邀寵,不過寡廉恥不知恩義的跳樑小醜罷了!
他若想斬之,只需略施小計即可。
是故,在將濡須水西側七寶山一帶的地形細細專研一番,以及結合斥候探析到韓綜部的位置分析,大致推斷出了其行軍路線後,便將本部的各營將主皆喚來,問曰:
“爾等舊日為黎庶,自安於山澤中,曾與敢死兵戰,不乏宗族父兄死喪者。今彼隨叛將賊子韓綜而來,爾等若願死力,我便容爾等復仇,將之滅與此地!事成,君上賞功賜資財與田畝等,我分文不取,一概分與爾等。若爾等不欲孤軍而戰,我便稟於君上,合諸部之力而破之。不知爾等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山越諸營將主皆感恩,聲稱願死力。
激勵將士敢戰後,諸葛恪乃道出所思之謀,分司各營與戰職責。
而被曹叡所遣的韓綜,並不知道自身已然成為別人建功立業的冀望。
相反,他對戰局的瞭解依舊停留在濡須塢守備虛弱的印象中,且還在為被曹叡當作先鋒而沾沾自喜。
入魏以來,他不辭辛勞頻頻侵擾吳境,不就是為了彰顯自身可攻吳之利,以期得到雒陽廟堂與天子曹叡的器重嗎?
如今被倚為前驅直搗江東命門,戰後論功行賞,首功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