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贊、張休與顧姓兄弟等人之所以進發江北與戰,主要緣由乃是孫權有意歷練太子孫登的僚佐,出於為儲君日後繼位夯實根基的綢繆。

遣往陰陵說得好聽點,是為了策應孫韶與張承遏制魏青徐二州的增援兵力;但若往難聽了說,不過是前來分潤軍功的。

以魏青徐二州那少得可憐的兵力,常年鎮守在廣陵郡的孫韶哪能應付不了!

這種策應的說法,就如說鎮守荊州江陵城的朱然部需要別人助力, 才能與魏國荊襄的守備兵馬分庭抗禮般令人捧腹。

只是讓人想不到的是,於機緣巧合下,留贊竟然將合肥新城給破了。

將此番陰襲淮南的最大功勞收入囊中!

如此情況下,抵達淮南的陸遜,在第一時間便將留贊部給調回濡須塢駐防。

沒辦法,於情於理都不能讓他們留在前線了。

於情,他們留在前線,原本作戰任務為破合肥的朱桓顏面無光,且依著他素來恥於人下的性情,不知道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早些年朱桓可是連佐軍都擅殺了的,不得破合肥之時又將五營將秦晃遣去壽春,結果葬送了數千精銳士卒。

陸遜可不想在魏吳兩軍鏖戰時,還要面臨朱桓的嗔恚發狂。

於理,則是留贊部已然奪了頭籌,遠遠超出了被孫權前來江北的預期,還留在前線作甚?

萬一要是魏國青徐兵馬棄了與孫韶對峙,轉來陰陵攻他們,兵力已然吃緊的陸遜,將會陷入救與不救的兩難中。

如此,還不如先前遣歸了罷。

同樣被調遣歸去的,還有諸葛恪與陳表部。

當江東後續大軍至淮南、全琮領軍入勺陂的那一刻開始,他們二人的職責便已完成了!

且因為朱桓也執意進軍到壽春城下,令合肥新舊二城之間的守備不足,難以抵禦魏國以騎兵侵擾糧道,陸遜便讓督領精銳解煩兵的陳表部補缺, 而讓成軍不久的諸葛恪轉回去協助扼守江東的命門濡須塢。

亦是說,看似守備空虛的濡須塢, 實際兵力將近兩萬.......

再者,濡須塢乃是修築在七寶山與濡須山的隘口中,有山水地利可依。兵力充足且地利盡握,曹叡想憑藉疾襲將之一舉攻破,無異於痴人說夢!

不過,他的期盼胎死腹中,大軍沒有進發到濡須塢抑或貿然攻堅而喪損太多兵馬。

蓋因遣作先鋒的韓綜部行軍至半道就被吳軍警覺了。

卻說,被陸遜遣歸的各部至濡須塢後,孫權乃親自設宴待之。

尤其是對攻破了合肥的留贊,乃親自為其把盞;且號令眾將聲稱自身若不在濡須塢內,諸事將由留贊決之。

這點本無可置喙。

年長的留贊行伍經驗豐富,且江東在合肥城下折戟沉沙太多次了嘛~~

能雪逍遙津之恨,孫權誇耀其功勞又何足為奇呢?

再者,留讚的微末出身就註定了,日後亦不會得能入江東決策中樞,他們這些太子僚佐有什麼好嫉妒的!

但諸葛恪卻是不然。

倒不是對留贊有什麼嫉妒之意,而是他本就自視甚高。

此番他首次獨自領別部從徵, 所立功勞本頗為不俗, 但在留贊部之前卻是黯然失色,心中難免有些怏怏。便也自請命以本部巡視濡須塢周邊, 看有無機會給自身再添些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