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早有所悟,卻還故意將纛旗吊在後方,莫非是已然做好了在箕谷與魏軍鏖戰的準備?

比如,依仗地利先設伏兵?

思至此,司馬懿雙眸微微發冷。

但是很快,他又想到了另一種可能。

或許蜀相諸葛亮故意吊在後,乃是為了激勵將士誓死而戰,好讓前部蜀軍能有更多時間退入褒谷。

只要魏軍佔據斜谷的時間,比蜀軍進入褒谷的時間晚,那麼蜀軍便順利擺脫追擊了。

屆時,蜀相諸葛亮只需下令將褒谷的棧道悉數焚燬,魏軍便唯有望洋興嘆了!

這兩種推斷,司馬懿一時之間無法確鑿。

不過,隨著戰事的進展,他很快就有了決斷。

斜谷內的短兵相接,漢魏雙方士卒的戰損大致是一比二,甚至是二比三。

這與他心中的預期同。

追擊陣列嚴整、士氣無損的蜀軍,能達到如此戰損比例,魏軍戰力已然比原先曹真督雍涼時更好了。畢竟地利在且戰且退的蜀軍那邊。

況且蠻夷居多的蜀軍,本就比魏軍更善於山地作戰。

最重要的是,這個戰損比例已然達成了司馬懿的戰略目的:拼士卒損耗、兩敗俱傷。

於崎嶇山道之中鏖戰,彼蜀軍仍不能力壓我魏軍,待至箕谷平坦之地,即使彼設伏亦不足為慮吧?以我軍現今決死之銳,即使蜀軍有伏兵出,亦能一較高下吧?

司馬懿悄然問著自己。

目光在環視周邊的將士時,也開始慢慢的變冷,猶如看著草芥。

“傳令。”

他的聲音不帶絲毫情感,“令牛將軍加速推進,後軍各部依次入斜谷。今不破蜀軍,誓不歸師!”

.....................

箕谷,衙嶺山北麓。

數名士卒扶著漢軍大纛,落入早就掘出的豎坑內固定。

風入山谷肆意呼嘯著,扯著赤色底繡黑字的大纛,將“漢”字舒展在天地間。就連兩側繡著“克復中原”、“還於舊都”的兩面旌旗都在獵獵作響。

一直緩緩在後誘敵的丞相,終於抵達了預設的戰場,靜靜的坐在素輿上等候魏軍抵達。

“報~~”

一背插令旗的信使從後方而來,越眾至丞相素輿前,躬身而道,“稟丞相,綏陽小谷未有魏軍來。”

對,丞相還讓宗預分出千餘士卒前往扼守馬尾河的穀道,時刻監視是否有魏軍動靜。

既然司馬懿率軍前來追擊了,謹小慎微的丞相自然要提防,彼會遣別部走綏陽小谷入褒斜谷橫插入漢軍陣中的可能。

“嗯。”

輕輕頷首,丞相緩聲說道,“且歸去知會宗將軍繼續戒備,不可鬆懈。”

“諾!”

那信使領命,轉身自去。

“丞相過慎矣!”

待信使走遠,素輿側的一老將便笑顏潺潺而謂,“我軍現已部署得當,即使彼逆魏有別部走綏陽小谷而來,亦不過為將士再添軍功耳!何須頻勞信使邪?”

他是鎮守漢中郡的左將軍吳懿。

早在二日前,他便督萬餘將士來此地了!

亦是丞相期盼司馬懿率軍追擊的緣由——以吳懿部在褒水與斜水的分水嶺處設伏,將魏軍前部皆滅於此!

蓋因從斜谷至衙嶺山,乃是從山道出寬闊的臺地。

谷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