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的確在靜養身體了。

自從褒斜谷退兵歸漢中郡後,便住在了諸葛喬在漢中置下的別院。

不僅將諸多權柄歸還於廟堂與地方,還將督促北伐各部將士演武與戒備防禦等事,悉數交給了魏延以及吳懿等人,自身幾不過問。

且還作了書信,讓妻黃氏帶著已堪長途跋涉的諸葛瞻與諸葛攀來漢中小住些時日。

或是說,與家小相聚乃人之常情。

但北伐以來不曾歸去成都、已然不識子孫模樣的丞相, 竟然有了含飴弄孫的心思,自是足以說明他委實有心靜養了。

其中,有個小插曲。

遂了相府釋權之表後,天子劉禪還與諸公共議,欲錄丞相多年之功實封邑兩千戶,且從中分出五百戶給諸葛喬封侯。

此舉看似不足為奇,丞相乃百官之首, 已升無可遷, 便增食邑以犒功嘛。

但在大漢卻是不一樣。

隨先帝劉備創業的老臣, 多是棄家業相隨者,鮮有巴蜀人士。

是故先帝定蜀以後,功臣多是授官予權、以畫田畝起宅院嘉勉之,封侯者幾無食邑。

丞相執國後南征北伐,以大漢僅有一州之地,地小民寡且編入軍籍極多,難為實封食邑之賞,對封侯者同樣秉持著此策。除了鄭璞、姜維等個別擁有二三百戶食邑外,其餘人皆畫地而不食邑。

如今天子劉禪與朝臣共議欲實封丞相食邑,不管丞相實乃功勞卓著,亦難改此是不世殊榮。

自然,此議丞相固辭不受。

天子與其他朝臣頻頻作書勸之,丞相這才謝恩而領。

但以不可與眾將殊為由,僅是接受了五百戶的食邑,且駁回分戶封諸葛喬為侯。

蓋因在丞相心中,過繼的諸葛喬就是嗣爵的嫡子。既然諸葛喬不臨軍陣、不能自己憑藉戰功封侯, 日後就應該嗣丞相武鄉侯的爵位。

現在分戶封之, 並不合理法。

如果天子執意恩蔭爵, 那就待自己身故後再分戶封諸葛瞻為侯罷。

對此,天子自是拗不過丞相的。

但也促成了他想北巡之心:天子想趁著無有戰事時,翌年開春後出蜀看看漢中以及隴右的狀況,順勢見見丞相與諸多將率以及饗士卒。

畢竟,丞相已然將許多權柄歸還了嘛.........

吳主孫權常領軍出征,逆魏曹叡亦沒有困足於雒陽,既然丞相冀望他能繼先帝之風,雖然他無有親自臨陣帥厲將士銳氣之能,但至少也應該親至新復的涼州彰顯仁義之名。

丞相對此樂見其成。

如今天下三分,身為君主,最不能缺的就是這種進取的銳氣。

況且,以現今局勢來看,大漢即使還於舊都而自身不壽後,亦不會匱乏需要天子親征的國運之役,權當是讓天子提前熟悉行伍罷。

不過,北巡的時間卻要等待時機。

如且先等江東與逆魏在淮南的戰事進展,看逆魏在戰後是否仍有底蘊兵犯隴右再定奪。

谷厾

若有,自不能前來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