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陰襲(第2/2頁)
章節報錯
合肥,這座多次令江東折戟沉沙、阻攔江東北上逐鹿的堅城, 終於攻破了!
只要再能將壽春城攻破, 且頂住曹魏的反撲, 全據揚州的吳國便不再只顧爭權奪利、偏安一隅的暮氣沉沉。
而是擁有了進取中原、定鼎皇圖霸業的銳氣!
自從背盟奪荊南、全據長江之險以來, 他便無時無刻不在等著這一刻的到來!
今曙光在即,焉能不意氣風發?
因而,此刻他無比慶幸昔日聽取了盟國鄭璞的籌畫,更覺得自身以江北之地盡數授予吳地士族的決策很英明。
是的,定陰襲淮南之策以來,他便多番與吳地豪族密談過。
先是以陸遜從子陸宏為廬江太守,隨後又定下了江北揚州的劃分之法:其地皆為吳地豪族所有,依此戰功勳大小而分割!而其餘參戰的孫吳宗室、淮泗士人等,則是在錄功行賞後,還額外在荊南畫地授之。
如此切實利益的激勵之策,效果斐然。
令先前一直擔憂私兵部曲傷亡太多會導致權柄喪失的吳地豪族與各部將率,此番終於傾力而戰了!
在陰襲淮南的排程中,乃是以留守中洲的朱桓部為主力,攻打合肥城。
擁萬餘丹陽兵為本部的諸葛恪、督領解煩兵的陳表兩部為策應,從巢湖取道舒口進入六安縣,奇襲魏國水軍營寨所在的芍陂。
哪怕不能攻佔芍陂,亦要立下營寨扼守東淝水口不失!
因為他們二人此舉不僅是讓屯兵在豫州的滿寵不能長驅至合肥,更是意在將魏國的舟船盡數毀掉,讓後續趕來的江東大軍能順暢的走水路戰場。
後續大軍,自然便是從荊南武昌順江而下的陸遜與全琮等部了。
合肥新城小而堅,以朱桓所督領的兵力已然可將之困死、晝夜攻打。
是故,陸遜與全琮等部抵達巢湖後,無須與朱桓部併力進攻合肥,而是經過合肥城沿著東淝水北上,經過成德縣直抵壽春城下,將之困住攻打。
至於駐守在成德縣魏軍,當如何拔掉,江東這邊也有了部署。
乃是建立將近兩年的騎兵!
騎者,一載成建制、兩三載可臨戰,四五載且歷經多番血戰後方可稱之為精銳。
遣建立不過一歲有餘的騎兵上陣且擔當重任,看似有些不妥嘛......
這點倒不需要擔憂。
孫權將自身的六百餘親衛騎,皆遣入這支騎兵充當骨幹中堅了。
且騎督的將略與勇武都值得信賴。
乃是偏將軍丁奉。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
出身寒門,年少時便以驍勇聞名。
先後從屬甘寧、陸遜、潘璋等人帳下,江東多次大戰皆隨徵。每每臨戰身先士卒、不避鋒矢,常能斬將奪旗而歸。
以他督三千騎,倍道趕至成德縣外設伏,待朱桓圍合肥城而攻打時,戍守在成德的魏國守軍得悉後,必然會遣兵出營來探。亦會讓丁奉得了突襲的機會,且能驅潰兵入縣,將守備兵馬皆拔之。
如此排程,幾乎推演了所有的戰場變故,淮南魏軍猝不及防也不足為奇了。
不過,合肥城一戰而下,卻不是朱桓所為。
而歸功於一部偏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