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領軍趕到安定郡的魏大司馬曹真,待見到了逆蜀所排布的營寨後,心中便鬆了一口氣。

他對此戰的結果,已然大致有推斷了。

因為看似來勢洶洶的蜀軍,不但沒有直接圍困城池逼迫魏軍前來馳援,進而引發雙方的消耗戰;而是將大軍分為三部,呈倒“品”字形排開。

居中後的本部,自然是逆蜀丞相諸葛亮自領,營寨落在被魏軍廢棄的烏氏縣遺址上。

居北的左軍則是逼近朝那縣而落營寨,將旗分別是逆蜀右將軍吳班以及逆蜀虎步監孟琰。

而居南的右軍則是逆蜀前將軍魏延與鎮西將軍高翔部,營寨落在涇水兩條支流的匯流處(今平涼市)。

分佈呈犄角之勢,相互之間隔了約莫三四十里。

但如此排布也將兵力分得太散了,不是進攻的好選擇。

抑或者說,蜀軍並沒有抱著攻下城池的希望——他們是來堵魏國別遣去涼州的援軍。

曹真自忖,如果蜀軍真想決一死戰的話,應該是留少量兵馬在烏氏縣護住糧道,其餘大軍皆來圍困朝那縣,逼迫魏軍不惜代價來解圍才對。

既然不圍城,那麼曹真有的是時間和糧秣,與他們慢慢對峙消耗著。

因為他本來就不打算馳援涼州。

在主事河西四郡的將軍魏平、金城郡的郭淮,早就被他嚴令堅守了。

有四望峽、桑園峽、令居塞防線與鸇陰塞等險要存在,只要魏軍不出戰,逆蜀想攻入涼州難於上青天。

而烏水流域的安危,他也有了排程。

鮮卑禿髮部首領禿髮壽闐,請戰領著族人趕過去與鮮卑乞伏部一併抵禦逆蜀馬岱與趙廣的來襲,他也允了。

此兩部鮮卑部落合兵有上萬遊騎。

而且在塞外草原作戰時,又可發揮“可戰則戰、不可戰則擾”的遊騎戰術,韌性十足,可不是輕易被逆蜀擊潰的。

就算他們被馬岱與趙廣擊潰了,也不影響魏國對烏水流域的控制。

真正控制這片區域的乃是高平城(縣),坐落在六盤山脈北端、烏水的源頭。

戰略意義上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依著山勢河流而修築的城池十分險固,在前漢時期就曾經被譽為“第一城”。

如隗囂割據涼州時,其部將高峻僅用兵萬人駐守高平城,而名將耿弇率領大軍圍攻,費時一年都無法攻下城池。

如今,魏國守備高平城的,乃是胸有韜略的將軍胡遵。

以他安定郡豪門出身的聲望,擁兵五千駐守,除非逆蜀遣軍十倍來襲,不然奈何不了他。

況且,馬岱與趙廣所督領的都是騎兵。

對城池只能望洋興嘆。

唯獨有危險的,便是隻能依託不算險峻的城池而守的祖歷縣。

守將乃尹奉,城內兵馬僅四千。

而且,主事河西的將軍魏平,已經被曹真叮囑過要“酌情”救援祖歷縣了。

對,曹真給魏平的私信中,是聲稱祖歷縣可救便救;若是代價太大,比如危及了鸇陰塞,那便不去救了。

因為讓逆蜀既使攻下了祖歷縣,對魏國而言也不算什麼。

祖歷縣是孤城,方圓兩百里內都沒有其他城池可依託,本來就是充當鸇陰塞前哨的!

逆蜀得了,也無法堅守得住。

在曹真的心中,一旦遼東戰事得勝,司馬懿領軍歸來繼續鎮守荊州威懾逆吳後,他在歲末時便上表雒陽,請戰攻打隴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