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取輕(第1/2頁)
章節報錯
源於早年的經歷,馬岱從來都沒有擅專之念。
是故,承載鮮卑拓跋部意圖的軍情絹帛,先轉到了姑臧縣魏延的案几上,再附上河西諸將的意見,最終轉來了冀縣相府別署。
但丞相看罷,沒有召集鄭璞、馬謖等僚佐一併計議,便直接附上了“君等自決之”數個小字,將軍報給返了歸去。
倒不是覺得此事無足輕重。
而是所謂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乃是把控戰略方向,至於臨陣決機與排兵佈陣等事,中樞就不應該去幹涉前線大將的應變。
畢竟,戰場之上瞬息萬變,一個小細節都有可能令勝負易主。
丞相對鮮卑拓跋力微的為人與南匈奴右部的戰力等實際情況並不瞭解,且亦沒有親臨過居延城池,遠端決策很有可能會疏忽一些客觀因素。
既然如此,不如將此事的決策權轉給魏延等人罷。
反正不過是對陣不以謀略著稱的遊牧部落而已,以河西諸將率的才學,還不至於令丞相擔憂有失。
軍報返歸姑臧縣後,魏延盯著“自決之”寥寥數字,久久默然。
若瞧得仔細了,便會發現他眼眸中盡是新奇。
北伐以來,他常逞奇謀獻策,但鮮被丞相採用;如今他幾不對戰略指手畫腳了,丞相卻將決策權轉給他了。
亦令他倏然覺得束手束腳,開始患得患失了起來。
非是對決策取捨兩難。
戰與不戰的利弊,他一目瞭然。
若戰,可如拓跋力微所言,自此居延澤將再無戰火,令馬岱部得以脫身前來姑臧縣一併對陣逆魏的虎豹騎,彌補漢軍騎兵不足的劣勢。
所要承擔的風險,則是恐拓跋力微有詐——此舉或是他與劉誥升爰的合謀,意圖利誘馬岱部兵出,然後在野外以兵力優勢將之合圍剿滅!
若不戰,便是繼續安於現狀,沒什麼好說的。
魏延自身傾向於想信拓跋力微的誠意。
逆魏如何對待鮮卑拓跋部,以及先前漢軍以通軍市為利讓拓跋部配合姜維行瞞天過海之策,足以令人不疑如今各取所需的提議。
令魏延難做決策的,乃是逆魏夏侯儒大軍還在圍困著鸇陰城塞呢!
丞相已然傳令各郡縣駐軍不可擅動,且先扼守城池令黎庶綢繆春耕事宜。但身為前將軍的魏延,已然知道數月後他將成為主將,督兵馬前去救援。
故而,他也隱有擔憂:定論了居延澤的戰事,不會引發馳援鸇陰城塞不利之事吧?
因為拓跋力微與漢軍約定的時間,恰好與計劃救援鸇陰的日期大致吻合。
或許,這才是丞相令他自決之的緣由吧?
“文偉,依你看來,丞相.......”
魏延頭也不抬,習慣性的出聲而喚,但卻又言半而止。
因為署屋內僅他一人在座。
仲春二月了,費禕數日前趕去張掖郡署理黎庶春耕與軍士屯田等事宜。
其實他可以不必前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