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拾遺(第1/2頁)
章節報錯
“回稟陛下,老臣緣由有三。”
在魏天子曹叡的催聲中,滿寵蒼老且嘶啞的聲音緩緩響起,以三個緣由聲稱復續先前襲廬江的計議不可行。
一者,孫權親自領軍出巢湖臨合肥將雒陽中軍引來淮右,不可能無有做好魏軍攻打江北廬江的準備。從他留著以善戰著稱的吳前將軍朱桓鎮守濡須塢、守禦建業門戶,便可推斷出廬江亦有兵馬留鎮。縱使曹叡執意如先前定謀,驟然順江而下襲擊城外屯田點得手,亦無法攻下城池,影響不了戰事大局。
其次,事出反常必有妖。
熟悉江淮之事的滿寵透過分析往昔魏吳兩國的戰事,推斷出孫權此番所謀或大。
先前文聘鎮守江夏時石陽便以城堅難拔而揚名了!如今在孫吳大軍圍困下,堅守二三月等待援兵不在話下。
是故,彼孫權費盡心思行調虎離山之計,不可能僅是為了多困石陽月餘時日吧?
彼必別有所謀也!
至於何所謀,滿寵無法確鑿,但私以為乃吳蜀互盟之故。
巴蜀與江東共盟多年,一直無有過同時出兵之舉,其中有各自所長不同或其他緣由。
但攻伐荊襄,卻是可一併出兵。
對於吳國而言,攻伐荊襄可得巴蜀出兵東三郡策應助力;而巴蜀為了緩解隴右戰線的壓力,必然會欣然出兵。
以屯田客佯作雒陽中軍赴上庸郡,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罷了!
瞞過逆蜀一時,尚能騙數月之久不成?
不說多的,逆蜀只需遣千餘兵馬出,便可試探出來了。
所謂戰術之上的奇謀,皆是有時限的。
再次,乃是魏國督戰荊襄的主將剛剛調換。
徵南將軍王昶雖宦履頗深,但先前並未參與過大戰亦沒有多少戰績,被孫權所輕乃是必然;趁督帥更替時以大軍襲擊荊襄亦乃必然。
將三個緣由說罷,滿寵已有些精力不濟,強撐著懨懨諫言道,“陛下督軍遠道而來,車馬勞頓,不若稍作安頓以緩心神。如若老臣所料無誤,不多日荊州必有軍報復來也。”
“卿之言,大善。”
曹叡聽罷,自作沉吟了少時,終究還是罷了心中所想。
又瞧見滿寵臉上的疲憊,不由心頭泛起憐惜,執起手慰勞道,“卿乃國之藩籬、御賊吳之重器耳!當加餐以冀昔廉頗強食、馬援據鞍之壯,日後莫復有言身老求歸雒陽之事。無卿在淮,朕寢食皆不得安也!”
言罷,以不擾滿寵休憩為由自去,且賜下不少財物與令隨軍庖宰稍候送來膳食。
但他不知道,滿寵躬身拜謝時,眸光還閃爍了好幾次。
因為他還有一層緣由沒有道出來。
對於司馬懿以河西制隴右、復奪涼州的籌畫,他並不看好。
因為關中雖號稱閉塞之地,但如今蕭關與大散關在逆蜀手中,故而對於逆蜀而言隴右乃是形勝之地!
更莫說近十年來,魏國在隴右喪兵無數、士氣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