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無改曹叡心意。

反正屆時雒陽大軍至時,孫權亦是會退兵的。他可假勞軍名義在淮右逗留,陰使將率領軍突襲廬江城外屯田。但求以一場軍爭之勝,化解崇華殿走水的嚼舌之聲罷。

唉.........

然而,有時候天不遂人願。

待他八月初督軍趕至壽春時,孫吳委實是退兵了。

但都督荊襄的徵南將軍王昶,竟以八百里告急傳來了軍情:彼孫權賊子,如今竟親帥兩萬精銳在江夏郡圍困石陽城!

瞞天過海、調虎離山?

雒陽崇華殿走水,果真乃上蒼的預警徵兆乎!

對鬼神之說已然有些將信將疑的曹叡,得悉軍情後,心中有些茫然、有些頹喪。

但身為君主,在臣僚面前保持高山仰止、氣定神閒的氣度他還是瞭然的。待徵東將軍滿寵前來迎御駕時,他已然面色如常。

如今的滿寵已是滿臉溝壑縱橫的日薄西山之態了。

故而曹叡亦給以這位三朝元老他很高的禮遇,邀之同車而載入城。

車上,視力不濟的滿寵花費好長時間方看罷王昶的傳訊,又垂頭陷入了好久的沉默。

因為曹叡問他,襲擊廬江城外孫吳屯田點之策復可行否?

是的,曹叡並不想被江東的部署牽著走。

他此番督兵四萬有餘,皆是戍守京師雒陽的精銳之師。只需可分出半數兵馬令秦朗督領,去與王昶一併救援江夏,便可確保荊襄戰線無憂。且在兵出雒陽之前,他已然按司馬懿的上表行事,令荊豫分界一帶的屯田客佯作中軍入上庸郡了,無需擔憂逆蜀從漢中郡出兵策應賊吳的攻勢。

軍出當求利。

此些年孫吳屢屢犯邊,雒陽中軍已來回奔波許多次了!

他委實無法再容忍孫吳繼續進退自如。

聲東擊西也好,調虎離山亦罷,既然彼孫權賊子膽敢在雒陽中軍至揚州時轉去荊襄,那麼,他便驅兵直去廬江!

看他孫權乃是繼續圍困江夏石陽堅城,還是領軍歸來保廬江不失。

再者,兵發廬江不僅是洩恨,其中還有另一層思慮。

依著司馬懿對河西與隴右的部署,關中大軍預計在歲末時將悉數而動,他想借此機會勝一陣彰顯魏國的兵威,令彼孫權安分一段時日,好令雒陽中軍做好馳援關中的準備。

有備而無患嘛。

雖然司馬懿的上表籌畫言之鑿鑿,但兵者乃死生之道,安敢不慎?

事關西北戰線的排程、未來魏國的戰略部署,滿寵沉吟了許久都不作答亦是情理之中。

一直待到進城入了徵東將軍府署、君臣相對獨坐後,滿寵才緩緩出聲,“陛下,老臣竊以為,為今之勢,我魏國兵掠廬江已無有裨益矣。”

已無有裨益了?

聞言,曹叡心中便悄然嘆息了聲。

但仍舊有一縷不甘,促使他繼續催聲,“卿可詳言之。”

“唯。”

滿寵恭聲而應,細細將思緒道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