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錯過(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家與陸氏的相愛相殺,從孫堅時期便開始了。
孫堅為長沙太守時,陸康從子時任豫章郡宜春長,為賊所攻,故遣使求救。
兩地本互不統籌,但孫堅不顧未得詔令越界攻討將獲罪的律法,欣然領兵往救之,有恩與陸氏。然而孫策後卻受袁術所遣,攻陸康於廬江,令陸家宗族死傷過半。
至孫權統事後,便一直想著彌合雙方的關係。
指望著能獲得俊才輩出的陸氏、已然隱隱成為江東世家豪族領袖的陸遜竭誠效力。
但血仇哪有那麼容易冰釋?
即使孫權以孫策之女妻陸遜,授予吳國最高軍職,但兩家隔閡依舊。
如今,孫權聲稱要將年齒剛過及冠不久的陸宏轉職為廬江太守,便是隱晦告訴陸遜,他誠意滿滿想化解兩家不愉快的過往——孫策昔日奪走陸家的,他將盡數歸還,且日後陸家如若願意竭誠與孫氏榮辱與共,他還會給以更多!
“朕心意已決,伯言不必作推辭之言。”
孫權離案步前,執起陸遜之手撫其背,輕聲謂之,“且朕亦有意,若淮右盡為我江東所有,朕便畫郡縣與朱休穆屯兵駐守,別遣全子璜督軍向青徐。”
呃.......
如此承諾,乃是孫權在聲稱絕不會罔顧吳郡四姓的付出、必然會嘉獎他們的效力。打下淮右便讓他們四姓冠冕揚州,且還提前預分青徐利益的意思。
算是效仿了大漢對待豪族以利驅之的辦法。
只不過,大漢乃是以絲路貿易驅使,而孫權則是將原先淮泗士人享有的畫郡縣養兵之權,授予了江東豪族。
這樣的做法,十分危險。
在孫策亡故後,他便與諸多豪族做過妥協,現今再度助長他們的權柄,恐日後數家一聯合便可將吳國變個姓氏!
但此情此景之下孫權無有他法,唯獨飲鴆止渴可選。
鄭璞籌畫設謀也好,陸遜裨補也罷,莫看二人皆慷慨作言,聲稱淮右必可破之,但待事到臨頭呢?孰人膽敢斷定,督兵馬的各大豪族在臨戰時,是否會再度生出保持實力、以免家族底蘊損傷的心思呢?
畢竟,如今吳國絕大部分兵權,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
以往的創業元勳、寄寓的淮泗士人已然凋零殆盡矣!
待到他也辭世時,日後吳國的政權亦難免會落入江東世家豪族的指掌中。
不除江東眾人偏安一隅之心,孫氏國祚難長久!
與其如此,還不如現今便“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傾江東之力奮爭一次,令那些豪族將目光放在中原膏腴之地,激起他們開疆闢土之心。
且爭朝夕罷,至於日後如何收回權柄,便由子孫為之。
此身已老,不復有念。
多智如陸遜,甫一聽罷,便知道其中意義所在。
是故後退一步,恭敬行禮而拜,“臣,代已故從叔,謝陛下恩寵!陛下恩寵我陸氏如斯,臣若不死力報之,安有面目苟活於世邪!”
“卿言過矣!過矣!”
孫權連忙扶起陸遜,縱聲大笑,“朕有伯言竭誠,何愁大事不成也!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