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狷狹(第1/3頁)
章節報錯
“文長此言,無不道理。”
略做思緒的丞相,微微頷首,“也罷,待我歸去冀縣後,看蜀錦與茶葉還剩多少,饒些去西平郡換來牛羊勞駐守河西各部之苦吧。”
呃.......
魏延聽罷,不由啞然。
他並非是為駐守河西各部將士討要饗勞,只是覺得沒必要待俘虜太厚罷了。
但丞相既然避而不談,他也好再過多置喙此事。
車馬緩緩而行。
少時,枝陽城池映入眼眸中。
魏延將方才之念拋卻雲外,驅馬靠近丞相素輿,俯首低聲問道,“屆時俘虜收編事罷,乃張伯恭抑或州安嶽督軍隨我往河西,丞相可有決否?”
對,張翼與州泰兩部需一隨魏延往河西走廊。
一者,乃金城郡的戰事已然過去數個月了,民心大致安定,無需留駐兩部兵馬在郡。且原先州泰屯留在令居重修築城塞、安頓從河西遷徙而來的附魏豪右徒附等事,亦已大致成規,只需別遣數百郡兵讓一小校督管即可,無需讓身為振威將軍的州泰繼續大材小用。
另一,則是守戎郡兵與征伐之兵的區別。
從俘虜中新募的五千餘人,士氣與戰力皆不高,且如今尚未有為大漢百死不辭之心,編入行伍後也僅能散入城池或烽燧中戍守。若想出野外落營扼守要塞或驅兵逆戰,金城郡唯有州泰與張翼所督的本部方能勝任。
“文長既問之,心必有所許也!”
聞問的丞相,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饒有興趣的捋胡笑問一句,“且說說,依你之意何者為佳?”
“嘿!”
被道破心思的魏延,臉龐上沒有赧然之色。
而是輕笑了聲,抬頭以目示意領本部護衛丞相出行的傅僉,讓其將周邊甲士散得遠些,方捋胡朗聲而道,“萬事瞞不過丞相,我之意者乃州安嶽。”
言罷,不等丞相發問,便徑自解釋道,“一者,我近些日嘗入兩者軍營,州安嶽麾下士卒軍容更森嚴,似是更精銳些。其次,則是張伯恭此些年長鎮守郡縣,鮮督兵臨陣;而州安嶽入我大漢以來,多番隨鄭子瑾征伐,臨陣決機與號令將士死力更勝一籌。再次,乃是張伯恭麾下將士皆出自蜀地,難耐河西風沙與苦寒,此不如州安嶽麾下矣。如今逆魏將驅胡虜大舉來擾河西,戰事拉鋸恐累月經年,前往守禦之兵但求精益求精耳!”
“善!”
聽罷,丞相拊掌而贊,“以知兵論,文長乃我大漢之魁也!”
“哈哈哈~~~”
頓時,魏延眉開眼笑,亦連忙作謙言,“丞相過譽矣!過譽矣!嗯,如此道來,丞相乃是允了我所請乎?”
“嗯。”
輕輕頷首,丞相囅然而笑,“你督戰河西,既舉之,我焉有不允之禮?但求文長奮發,令朝廷無憂河西耳!”
“諾!”
魏延當即斂容,拱手慨然作言,“逆魏不過以區區胡虜來犯罷了,丞相儘可安心!彼若擾邊,我定能護黎庶周全,若膽敢入境來戰,我定令彼等有來無回!”
話落,微頓了下,他又緊著補了句,“丞相,我知今朝廷資財糧秣緊缺,當以修生養息為上。故而,我至河西后,定以扼敵為上,斷然不會妄自勞師動眾出兵追逐胡虜求戰。”言至此,他似是有所思,旋即便悵然嘆息了聲,“如若我大漢能復媼圍縣而守,便是令胡虜不敢匹馬西來了!唉.......”
丞相聞言默然,臉龐上亦泛起些許無奈。
因為魏延此言一矢中的。
依著屈吳山脈而落的媼圍與鸇陰城塞,前漢孝武帝設定的最初目的,便是遏制遊牧部落從河套平原入寇河西的門戶。
兩者相互依存,呈犄角之勢。
其中,媼圍(今景泰縣吊溝村麥窩古城)臨北方大漠、逼近鳴沙山,只需駐軍三五千,便可令遊牧部落不敢西來——彼若膽敢入河西,守軍只需北上遏道斷了他們的歸路,便是將他們變為甕中之鱉,慢慢被河西各郡的戎卒滅掉。
但媼圍縣在天下一統之前,都不可能復置了。
緣由很簡單,無法補給。
鸇陰城塞毗鄰著祖厲河入大河口(今靖遠縣),可募黎庶或士卒自屯自給,再佐之祖厲河的便利轉運,堪堪能確保糧秣補給問題無憂。
但媼圍則是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