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加餐(第1/2頁)
章節報錯
拔刀橫於脖頸間,往往要比苦口婆心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更容易令人聽教。
當京觀矗立在宣威城外僅五日後,胡薄居姿職便率領舉族前來向大漢投誠、無有異議的被官府編戶。隨他之後,眾多棲居在休屠澤的羌胡部落亦遣使攜禮前來,以舊日羈縻政策所規歲貢。
仍舊在張掖郡處理酒泉、敦煌與西海三郡事務的費禕,則是感觸更深。
張掖郡觻得縣冠族徐家以迎王師名義與謝昔日徐質兵敗被俘不殺為由,貢三千石糧秣助軍,引發了舉郡豪右與羌胡部落的主動效仿,或以資財糧秣或以馬匹牛羊助軍。
物資之盛,竟令郡內一時之間倉庫盈溢。
而原先一些趁著郡縣易幟職權不明、監管混亂時,打家劫舍擾亂鄉邑的流寇或豪帥,亦然消聲滅跡了。
安穩過渡之速,令人歎為觀止。
哪怕鄭璞已然歸去隴右了,河西走廊各郡豪右與羌胡部落大酋在被官府申令法度時,都噤若寒蟬不敢有違,唯恐。
對,隨徵河西的不少將率都歸去隴右了。
一來,自然是戰事已了,留在河西每日消耗糧秣太巨,且將士們盼賞賜與家小團聚而歸心似箭。
另一,則是丞相諸葛亮已然上表過朝廷,對諸多將率再度調整了職權。
全兩郡以投的敦煌張家,官職最為顯赫。
張就因為上表求舉家內遷,且聲稱魏國昔日善待張家令他無顏與之戰為由放棄河西權柄,令朝廷大悅。丞相乃表請加張就蕩寇將軍、領犍為太守;其從父張華入朝為卿,子侄或入朝為太子舍人、或授予縣令與禁衛督領,恩榮一時。
諸多留在河西走廊的駐軍,以馬岱與姜維為首,他們就地募兵演武,日後將成為進軍關中的涼州偏師。
姜維官職轉遷為平西將軍,且卸下了護羌校尉之職。
蓋因護羌校尉乃是主西北羌事,靈帝以後便常為涼州郡太守或刺史兼領,用於鎮邊,而非跨州攻伐。丞相將此職轉給費禕兼領,是讓各人職權明確、互不掣肘之意。又因馬岱仍舊僅掌騎,故而此舉亦是隱隱向他人昭示,涼州偏師姜維名為副、實為督耳!
至於原先名輕權重,早就有了重號將軍之實的他,如今將護羌校尉部兵權皆轉出、需要重新募兵,會不會令其他涼州士人以戰罷卸兵權為由生出朝廷不信賴邊陲之徒嘛.......
丞相併沒有疏忽。
原先是姜維爵位是當陽亭侯,縣在荊州南郡,乃是虛封無有食邑。
如今乃是轉為天水郡冀縣的亭侯,真正有封邑且榮歸故里了。
其他留在河西的如廖化,轉為鎮遠將軍兼領敦煌太守;糜威轉建武將軍,領武威太守;閻宇加討虜將軍督宣威、李球轉居延都校與新任西海太守皇甫隆共撫郡。
柳隱加奮威將軍,繼張苞被丞相調遣歸隴右後接任鸇陰督。
州泰轉遷職振威將軍,駐軍令居修築城塞、協調黎庶落戶等事,將來若金城太守張翼轉去領軍征伐,他便會領太守職。
而如從徵歸來隴右的宗預、龐宏等人,皆加雜號將軍或別督。
算是再現了夷陵之戰前,大漢中堅之輩的將率濟濟一堂吧。
很早就隨著魏延歸去的安北將軍關興,被丞相表請為徵北將軍,入漢中為吳懿副職,聲稱是補鄧芝調離後之缺。
其實誰都知道,這是因為吳懿老邁了,預備著日後讓關興督漢中郡。
至於功勞最大的魏延與鄭璞,暫時都沒有職權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