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當慎(第2/2頁)
章節報錯
事實上,孫權對脅兵將家小的做法並不排斥。
他凝眉而思久久無斷,乃是在思慮著如此行事,是否會引發江東各部的自疑或牴觸之心。
畢竟此舉太傷君臣情誼了。
哪怕隱晦而行,亦會令江東從此君臣相疑。
但心中數番掙扎與猶豫後,他還是復執筆點墨,在布帛上輕輕落下了“鎮後”兩字。
無他,若依著鄭璞之謀而行,江東竟數年之功方有陰襲淮右之機,他承受不起功虧一簣的結果。
兩權相害取其輕罷。
輕輕的將筆擱置於案,沉默了好久的孫權,再昂頭目視鄭璞時,已滿目肅然,“鄭卿以為,朕親臨武昌後,當留何人鎮守建業?”
問罷,不等鄭璞作答,便又緊著加了一句,“卿不必忌諱,亦無需以不熟悉我江東各將為由推脫。我江東可擔此重任者,寥寥無幾,卿必皆早有耳聞矣!”
確實,留鎮建業者,亦是他日督軍襲淮右者。
能被假節督領數萬大軍、委以肩當國運之戰者,江東也就那麼寥寥數人可選。
然而,令鄭璞詫異的是為何孫權會以此來問他。雖漢吳兩國共盟,然而一外臣安能預國政之事?
彼不畏我妄言,以報襄樊之仇、夷陵之恨乎?
心中詫異的鄭璞,正色而言,“昔趙奢、竇嬰之為將也,受賜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今陰襲淮右之謀,干係江東國運,外臣不敢置喙,望陛下自察之。”頓了頓,又緊著加了句,“外臣非是推脫,實乃不能也。還請陛下勿強之。”
“善!”
頓時,孫權拊掌而贊,且舒懷大笑。
他是真的舒心了,因為他方才所問乃在試探鄭璞是否居心叵測。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他雖問策於鄭璞,但彼非己臣子,焉能不慎之!
至少出於昔日襄樊之戰、夷陵之戰的血仇,他便不可能毫無保留的信任鄭璞。
確實,漢吳兩國如今共盟。
江東伐魏得利,亦是對巴蜀有利。
但於巴蜀而言,只要江東出兵牽制魏國兵力,便是得利好了,又何必毫無私心的助力江東強盛呢?
兄弟尚有鬩牆之時,共盟之國豈會欠缺爾虞我詐之心!
孫權不敢不慎。
且已經做好了打算,不管鄭璞舉薦何人擔任陰襲淮右的主將,他都會將此謀束之高閣,永不實施。
因為一旦鄭璞舉薦了,便是巴蜀的蓄謀已久!
甚至乃意在緩隴右守禦時艱之餘,還令江東國力大損的一石二鳥之計!
不過,如今鄭璞沒有推舉人選嘛.......
他倒是可以召集重臣細細研討一番,看有無實施的可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