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奔波千里而來,臨戎卻結營徒耗輜重糧秣。

莫非,逆蜀此番出兵意圖,僅是為了擄掠人口歸去乎?!

魏平不知所由。

就連他麾下的將士們,都難解其意。

當漢軍至時,魏平已然鼓舞好幾次士氣了,他們也被戰後賞賜刺激得紅眼好多天了,但漢軍卻是沒有來攻城。

“彼逆蜀見城池固不可摧,我軍將士陣列森嚴,乃心有俱意,故不攻耳!爾等勿疑,小心戒備即可。待河西督將引兵迫其後、雍涼都督領關中大軍逼隴右,漢軍則退矣!”

面對將士們的疑惑,魏平是如此解釋的。

但私底下,卻是暗藏憂慮。

戎馬多年的他,覺得漢軍如此行舉,唯有兩種圖謀可解釋。

一者,乃想讓城內不戰而亂。

因為金城郡的羌胡部落與漢家黎庶,生計都是農牧結合的方式。

畜牧所產,佔據了日常所食的一半。

如今已深秋,黎庶們已然將牛羊越冬的草料收集,但儲備量僅維持到明歲春來。

若是漢軍一直陳兵在城外,截斷金城郡與河西的聯絡,待到明歲春來時在縱兵讓郡內黎庶們無從外出放牧,城內必生亂!

魏平再怎麼以兵威壓制,都無法強令舉郡士庶將牛羊悉數殺了。

那是毀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亦是逼迫他們開城門迎漢軍——他麾下不少士卒就是從金城郡招募的。若是見家眷生計無以為繼,他們就不會再為魏國旌旗而戰。無論魏平如何承諾戰後再作補償。

不過,若是漢軍採用這種戰略,出兵時間應是明歲春來才對。

何苦趕在凜冬將至時前來,徒耗糧秣以及令將士苦之。

另一,則是漢軍見河西組建了聯軍,為免於背腹受敵,故想先轉去擊河西。

今按兵不動,乃在坐等賈栩自發領軍前來。

魏平自忖若自身為漢軍主將,絕對會選擇第二種可能。

但事實上,漢軍想擊河西卻是最難的。

賈栩並非魯莽之將。

哪怕賈栩如漢軍所願督兵來擾後,亦會謹小慎微,不可能讓漢軍尋到決戰之機。

且河西聯軍多騎。

賈栩選擇的戰術,定是以奔襲侵擾為主。

臨陣之際,漢軍迎戰之兵若眾,則避之;若寡,則擊之。若與戰不利,退兵不難,斷然無有一戰全沒之說。

再者,河西聯軍兵力有三萬,比漢軍更眾。

以步卒為主的漢軍,若想誘而伏擊,落營在此地的魏延部就必須要回去合擊,不然就會因為兵寡而弄巧成拙。

但令居塞與枝陽縣相隔兩百餘里,彼魏延引兵歸去,又如何隱藏行蹤?

唉,罷了,多思無益。

彼逆蜀既不攻城,我靜觀其變便是。

百思弗解的魏平,放棄了繼續深究,轉去督促將士嚴加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