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匹夫(第2/3頁)
章節報錯
反正鸇陰塞隸屬大漢越久,對魏國就愈不利。
以不變應萬變便是,無需心切魯莽。
帶著如此想法,丞相留下守備的兵力後,便領大軍歸來天水郡冀縣,忙碌修繕刀兵甲衣及督促農桑之事。
鄭璞亦回來了落門聚的盧家別院。
他的本部被打殘了,暫時也沒有兵源可讓他補充,一時間也無所事事。
索性,便把軍中瑣碎之事皆扔給州泰。
至於中護軍護眾將、提拔低階武官等職責,有丞相在隴右且各部兵馬都準備著隨時趕赴戰場,暫時還不需要他去履責,正好歸來偷得浮生半日閒。
但閒暇卻也不好享受。
一歲有餘的小婧姬,已然不認得他了。
每每見到他,都會怯生生的閃躲;若捱得近了,便會嚎嚎大哭。
哎,鬧心。
時間輾轉則逝,不捨晝夜。
不知不覺已是春三月,渭水河畔再度青青綠綠,煥發著勃勃生機,軍屯與民屯的田畝中滿是忙碌的人兒。
從冀縣丞相別署出來的鄭璞,策馬緩緩歸去。
思緒,也隨著馬背的顛簸起伏不定。
最近細作傳來了兩個訊息。
其一,乃是被廢為山陽公的劉協病故了。
雒陽曹叡素服發哀,遣使持節典護喪事,諡為孝獻皇帝。
另一,則是魏大司馬曹真,在罷兵歸關中後,就被曹叡遣人來接回雒陽養病。
但據雒陽的風聞,曹真已經藥石罔效,到了籌備後事的地步。
發病的緣由,乃是氣急攻心,以至嘔血不止。
氣急攻心,自然便是魏軍退兵的緣由——關中黎庶,聚眾而反!
賊首乃是益州廣漢人,張慕。
對,就是曾經隸屬劉璋的軍曲候,先帝劉備定蜀後落草為寇、後被鄭璞收編軍司馬的綿竹賊,張慕張公尚。
至於他如何在關中,還得從大漢首次軍出隴右說起。
大漢首次北伐,張慕帶著隨他從良為玄武軍士卒的三百賊寇,隸屬鄭璞堅守蕭關道。
戰後,三百賊寇存活不足五十人,且是大半傷殘。
雖然大漢對戰死士卒的撫卹半點不缺,以及會照顧子女後代,但張慕還是心有愧疚,覺得無顏面對孤兒寡母。
又以自身不復壯年,乃請求退出行伍,前往關中充細作。
那時,鄭璞多次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