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專斷(第2/4頁)
章節報錯
至此,曹真所有的兵力都擺在了明面上,沒有了偷摸入蕭關道的機會。
亦讓決定戰事勝負的變數,重新落回祖歷縣的攻防上。
對於魏國而言,若能攻下祖歷縣,便是重新建立起了關中與涼州的聯絡,有了囤積糧秣的地方,避免日後持續進攻隴右的千里運糧之困。
對於大漢而言,守住祖歷縣不失便是隴右不破,可一直以逸待勞。
坐等逆魏因為千里迢迢運送糧秣的劣勢慢慢發酵成為叛亂,失去日後再度來襲隴右的機會。
試問,曹真督領十餘萬大軍而來,需要損耗多少民力?
若是征伐經年累月,卻寸土未得而歸,對軍心的打擊有多大?
僅僅徵發徭役的民夫,便數十萬了!
戰事所耽誤的農桑之事、所損耗的軍輜用度,以及“對漢不可勝”低迷計程車氣,至少數年之年,魏國都無法再次組織大軍來攻隴右了!
更莫說,魏國關東世家豪族本就堅持著放棄涼州,以關中三輔為屏障庇護京師雒陽之念。
若是曹真征戰無果而歸,那麼,整個魏國廟堂都不會有支援征伐隴右的聲音。
而且,他們拒絕的理由很充分——曹真已然傾力試過一次了,失敗過一次了,誰會願意相信第二次就能成功?
這種聲音,哪怕貴為天子的曹叡,也不能壓制下去。
不然,犯了眾怒,必然引發人心觖望。
魏國終究是篡漢而立的。
沒有那麼穩固的統治根基,更沒有那麼忠節的人心所向。
而到了那時候,大漢便可趁著魏國無法征伐的數年空閒期,以大軍出鸇陰塞攻河西走廊與金城郡,將“克復中原、還於舊都”的後顧之憂,徹底抹去。
這便是丞相定下守勢的最大緣由。
忍一時,而謀求更遠。
至於陷入逆魏重圍、且大漢不會去救援的鸇陰塞與祖歷縣,可否能守住,丞相沒有多少擔憂。
作為河西走廊門戶的鸇陰塞不必說。
丞相雖然沒有親臨其境過,但鄭璞聲稱,只需提供充足的糧秣及輜重,僅讓柳隱以本部兩千蜑獽軍,任憑逆魏多少兵馬來都可高枕無憂。
姜維亦然請命親前,聲稱只需本部的步卒,便可保城塞不失。
要知道,姜維護羌營的步卒才三千,且近一半都是新卒!
這讓丞相對鸇陰塞信心大增。
亦想起了昔日霍峻以數百人堅守葭萌關,面對萬餘敵軍叩關,堅守一年關隘不破且追擊斬將的事蹟來。
鸇陰塞之險峻,至少類同葭萌關五六分。
而身為將門之後的張苞,再加上閻宇與受鄭璞推舉的柳隱,至少也有霍峻六七分才能吧?
如此,丞相又有何憂之!
若逆魏來攻鸇陰塞,不過是給張苞等人積累功勳罷了。
至於堅守祖歷縣的主將,乃如今大漢首屈一指的大將魏延,丞相更不需要擔憂。
抑或者說,若是曾言“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的魏延,其守禦之能都不敢委信,那麼丞相也沒有可委信之將了。
事實上,魏延亦不負信重。
當夏侯儒與郭淮合兵六萬而來,剛到城下觀望城池防禦工事時,便忍不住蹙眉。
西側依著河水的祖歷城池,已經不復記憶中低矮易攻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