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月,雒陽。

魏天子曹叡留司空陳群鎮守京都,親自督領兩萬禁軍趕赴淮南戰場。

其中,以遼東戰事卸任荊州刺史轉為豫州刺史的毌丘儉,早就在三日前督領別部趕赴六安縣,與汝南太守田豫共同抵禦東吳的偏師全琮部。

曹叡之所以決定御駕親征,不僅是想效仿魏武曹操鞭撻宇內的武功,更是因為魏軍在戰場上勝了,卻敗在了籌畫上。

戰場之勝,是滿寵伏擊了孫權的主力。

卻說,當時孫權領大軍入南淝水後,見合肥城池遠在三十里外,便躊躇了二十餘日,都沒有決斷是否要上岸攻城。

但此戰,終究是他稱帝后的第一次親征。

若是一直按兵不動、裹足不前,不管是對軍中士氣還是對個人威信,都是個沉重的打擊。

是故,他還是選擇了領軍上岸。

打算緩緩推進到合肥城下,耀武揚威一番再撤回來。

就是很可惜,滿寵竟早就料到了他會有此心態,先前在城外隱蔽之處埋伏六千步騎。

待孫權領軍至,驟然殺出,勢不可擋,臨陣斬殺數百首級,相互踩踏而亡更甚。

萬幸,江東如今也有了成建制的騎兵。

數年前,諸葛恪出使大漢,貿易得兩千匹戰馬歸。

亦讓孫權擁有了一千五百親衛騎。

在滿寵麾下的合肥守將張穎,領著六千伏兵殺入時,位於後方的孫權便讓親衛騎逆戰向前,堪堪穩住了陣腳。

魏軍終究兵少,見無法再驅趕潰兵掩殺後,便退回了城池內。

不過,他們的目的也達到了。

吳軍剛上岸就敗了一陣,士氣難免萎靡,無奈之下只得歸船上休整。

孫權也心疼壞了。

戰馬昂貴無比,騎卒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出來的。

他那堪堪訓練好的親衛騎,為了不讓全軍被魏國掩殺,在此戰中沒了四百餘騎。

因而,歸來船上後,他便再度陷入天人交戰中。

他心生退兵之念了。

但想起大漢國書裡,諸葛丞相隱晦的提及“莫要虎頭蛇尾”,他又有所不甘。漢吳兩國雖然是盟友,但也沒有停止過攀比之心,他不想日後江東在巴蜀面前低人一等。

恰好,此時偏師全琮傳來了好訊息。

全琮乃是進攻魏屬廬江的郡治六安縣。

路線乃是水軍進入巢湖之後,便轉而西行,由舒口進入龍舒水;然後再棄舟登陸,行約二百里才能兵臨六安城下。

此路線江東也曾經用兵過。

於二十多年前,孫權領軍往舒口而去,準備接應叛魏的陳蘭、梅城。

但是沒救援成功,反被臧霸突襲,慘敗而歸。

有如此過往,江東出兵就再也沒有走過此路線,魏國亦然不重視,不臨水的六安縣更是守備鬆懈。

因而,被全琮的偏師一舉擊破。

吳軍將六安城池焚燬後,擄千餘魏軍俘虜及黎庶兩千餘戶而歸。

而且,遼東戰場也傳來了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