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的大漢旌旗來臨,戰事也塵埃落定。

魏軍無法再戰了。

對於魏平而言,既然有漢軍從鸇陰城塞的方向而來,那麼就意味著城塞已然被攻陷,也意味著他沒有了繼續作戰的理由。

如今的當務之急,是立即收縮戰線,將士卒聚攏起來,且戰且退才對。

不是要退入營寨中,而是退往大河畔的渡口。

兩個月前,他領軍來旱平川渡河所用的舟船,仍舊在那邊置放著。

那是他唯一的退路。

能多讓一個士卒退回河西走廊,就是為將來抵禦漢軍爭取到多一分底氣。

不管怎麼說,他依舊是河西督將。

如今失去了鸇陰塞,不等於他也將河西走廊拱手讓給漢軍了。

一時失利罷了。

並不代表日後他就沒有機會將鸇陰塞奪回來。

比如,日後大司馬曹真以大軍出烏水河谷,截斷了逆蜀隴右與河西的連通,他再領軍來圍困鸇陰城塞,逆蜀就能守得住嗎?

當然了,如膠似漆廝殺在一起的兩軍,他想要順利退兵,就得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不然,被漢軍尾隨追擊到大河畔,兵半渡而擊,他損失更大。

是故,他讓心腹部將領本部千人,以及跟隨他十餘年的部曲督領五百親衛留下來斷後,拖延時間掩護大軍退兵。

無需擔憂,他們會覺得被拋棄而臨陣倒戈。

他都戎馬數十年了!

功勳都累積到四方將軍之列了,甘願為他而死的忠節之士還是有的。

相反,他在臨別之時,還特地叮囑斷後的二人,只需要拖住漢軍一刻鐘,便可以投降了。

願為他赴死之人,他又何嘗不願他們活著?

哪怕是,隸屬於逆蜀而活著。

或許,是斷後兩部兵馬,死志太過於絕決的干係,逆蜀平北將軍疤璞見他領著主力退兵,竟然只是將那斷後之兵圍困了起來,並沒有遣兵來追擊。

唉,這樣也好。

斷後兩部無需拼命,他心中的愧疚也能少些。

順利退到大河畔,領軍登上了船隻的魏平,心中忍不住嘆了口氣。

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鄭璞不是不想追擊,而是無能為力。

從鸇陰塞而來的是蔣舒。

以及他麾下八百純漢家黎庶組成的本部。

襲擊鸇陰塞時,這八百士卒唯一歷經的戰事,便是趁亂奪了邸閣,所以精力尚存。當姜維將旌旗插在鸇陰城牆塔樓宣告大漢威嚴時,便將他別遣來這邊尋鄭璞。

有兩個目的。

其一,是想為此地的戰事出一份力。

姜維見到梁元碧了,也從他口中知道,鄭璞與魏平一直在對峙著。

作為被諸葛丞相贊為“涼州上士”的人,無需太多考慮,便能猜測到自己襲擊鸇陰塞的訊息傳來這裡,鄭璞與魏平之間必然會爆發大戰。所以,他便讓蔣舒領軍來,宣告鸇陰塞已然易主的鐵打事實,從心理上擊潰魏軍繼續作戰計程車氣。

攻心為上嘛。

又不是僅有馬謖才熟讀兵書。

而且,他迫切的希望,此地的戰事能早點結束。

因為蔣舒前來的另一緣由,則是求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