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毫釐(第1/3頁)
章節報錯
鸇陰城塞愈演愈烈的火勢,撕裂了夜空,照亮了身後的屈吳山巒。
但皆落營於旱平川東側、距離鸇陰塞三十餘里開外的魏平與鄭璞兩部兵馬,都無法用肉眼發現此變故。
魏平還好,徐質的部曲督遣人來求援了。
而鄭璞得悉訊息,不比魏平慢半分的緣由,是得益於先前的排程。
最初,他領軍來此地落營駐紮後,就與關興及張苞二人多次商討過,該如何接應姜維襲後的事宜。
諸多頻頻出兵佯攻擾之等,都是群策群力各有見地。
但對於姜維襲擊鸇陰塞的時間點,三人卻是所見一致:夜裡。
畢竟,姜維若是在白晝裡發動攻擊,便無法隱藏行蹤,將奇襲變成送死。
因而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張苞的兩百甲騎被當成了輕騎,與梁元碧的百餘族人一起晝夜輪班監視著鸇陰塞的動靜。
當城塞內喊殺聲及火光大盛時,監視的遊騎便迅速驅馬趕回來稟報。
訊息傳遞的時間,竟比魏軍還要早。
而且整軍的時間也很迅速。
拜每日都出兵迷惑逆魏所賜,漢軍人不卸甲、馬不歇鞍,士卒們皆枕戈待旦。
尤其是州泰與柳隱兩部,連日出兵讓將率與士卒們養出了默契,在鄭璞得到訊息剛讓人擂鼓聚兵之時,他們就已經開始列陣了。
唯一耽誤了點時間的,便是張苞的甲騎與劉林的重步卒。
他們所披的重甲,用料精良、造價昂貴,非戰時都是支掛在架細心養護著。
不過,他們作為臨陣時一錘定音的戰力,從來都不充任前驅之兵,速度慢了些也不會耽誤出兵的時間。
另一層緣由,乃是軍營武鋼車及輜車等物沒有干擾到士卒的聚集。
在白晝裡,鄭璞已然讓士卒們將所有輜重收拾妥當了。因為在計劃裡,漢軍明日四更造飯、五更便歸師隴右........
姜維是趕在了,鄭璞退兵的最後一日到來。
抑或者說,鄭璞無法置信自身的謀劃會將姜維坑殺,因而在旱平川多等數日,寄望著奇蹟的降臨。
逾期不至,且姜維又是孤軍深入.......
這種呼之欲出的推斷,擊毀了所有人的僥倖心理,不得不去接受事實。
在他逾期第五日的時候,在安定郡的丞相諸葛亮便開始退兵了。
逾期八日時,駐紮在祖歷縣的前將軍魏延,不但遣人來告知不會再運糧秣過來,還停止了修繕城池、臨城郭戍圍等防禦工事。
畢竟,漢軍如果無法奪下鸇陰塞,作為孤城的祖歷縣,戰略意義也隨之消逝。
繼續佔據著,不過是給漢軍造成更大損失而已。
比如,萬一逆魏曹真大軍出烏水河谷,必然會將祖歷縣困而不攻,圍點打援,讓大漢陷入救之無益、不救則失將士之心的兩難中。
既然如此,還不如先行放棄了,將所有兵力扼守在隴右。
以此來拉長逆魏來攻的補給線,增加中黎庶被徵發徭役的怨言。
因而,不得不說,姜維真的很幸運。
逾期了十二日,仍舊有友軍等著接應,主要緣由竟是鄭璞的一縷不甘心使然。
鄭璞亦然很幸運。
姜維的不放棄,讓他消弭了心中的迷茫。
在他心中,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謀劃,會將大漢年輕一代最傑出的將領以及萬餘士卒送上不歸路!
這些年的軍爭,他走得太順了。
每每設謀籌畫,幾是算無遺策,無不建功。
也讓他愈來愈大膽,愈來愈劍走偏鋒,變成了貪圖一戰建全功,類似於魏延那樣“不成功便成仁”的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