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毫釐(第2/3頁)
章節報錯
且不自知!
完全忘了,何為兵者乃兇也當慎之,何為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姜維逾期不至的這段時間,他強作鎮靜,信誓旦旦的給關興及張苞二人強調姜維不會失敗的各種緣由。
但私下獨自靜處時,他便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自疑。
從徵近十年,他第一次覺得無所適從、惶然不安,也徹底自省了一番。
雖說,此謀是經過丞相首肯的,姜維慷慨領命的。
就算失敗了,諸多將領也不會指責他謀劃失策,更也不會面臨昔日李嚴葬送萬餘精銳後被貶的局面。
但這無關仕途,而關乎於本心。
奇襲失敗,必然會打草驚蛇。
逆魏再怎麼愚鈍,都會洞悉大漢此番的戰略意圖,然後亡羊補牢。
日後,大漢若是想再攻打涼州,唯有在四望峽或桑園峽等險隘下,硬著心腸用士卒的屍首堆積得城牆一樣高,才會迎來破局的希望。
而且,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已經有了李嚴之敗,若是再迎來姜維的全軍覆沒,大漢要蟄伏多久才能恢復元氣?
以逆魏的戰爭底蘊與曹真的將略,還會容許大漢有慢慢恢復元氣的時間嗎?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或許,一旦姜維失敗,在未來的日子裡,逆魏將不惜一切代價,用雄厚的國力將大漢拖入戰爭的泥潭中,讓大漢連綿不斷的烽火中,積貧!積弱!
最終,在強大的外患逼迫下,迎來內憂!
如今巴蜀之地各方勢力的眾志成城,都是建立在大漢能夠克復中原的希望上!
一旦這個希望破滅,人心便散了。
絕大部分人都會念起巴蜀閉塞的安然,進而喪失北伐的銳氣;絕大部分世家豪強,都會嚮往起逆魏九品官人制,進而人心思異、陽奉陰違。
萬幸,事情迎來的轉機。
當巡夜的遊騎,趕來報信時,讓饒是歷經過生死瞬息的鄭璞,都差點忍不住想振臂狂嘯一番來宣洩情緒。
當即,擊鼓聚兵。
先遣梁元碧的百餘輕騎,立即趕赴鸇陰塞。
任務不是支援姜維,而是在鸇陰塞前鼓譟,讓姜維麾下以羌胡部落為主計程車卒知道,他們不是在孤軍作戰!哪怕是他們早就逾期了多日,大漢依舊沒有拋棄他們,仍舊會有兵馬來接應他們!
而整軍列陣很迅速的州泰與柳隱兩部,被他任命為前驅,立即領軍趕往逆魏的營寨。
不需要他們攻下逆魏營寨,只需要他們拖延時間、堵住魏平前去救援鸇陰塞的援軍,讓漢軍主力趕至即可。
然也,此戰勝負的天平,已經不在鸇陰塞之內了。
而是旱平川外,兩軍出兵的時間!
這點鄭璞無需與關興等人商議,就能做出定論——姜維領軍奔襲數百里後,仍舊能順利的殺入鸇陰塞,就足以斷定鸇陰塞必然易主。
對於漢軍而言,只要拖住魏平部,不讓他馳援鸇陰塞,此戰就是勝券在握了。
畢竟,哪怕是雙方戰得不分伯仲,鄭璞還能遣人去尋魏延分兵來援呢!
而魏平,哪還能有援軍?
河西走廊就不指望了。
至於駐軍在安定郡的曹真,離這裡太遠了,待他得知訊息趕來,戰事早就結束了。
對此,久經沙場的魏平,也瞭然在胸。
他唯一能扭轉局面的機會,就是趕在漢軍到來之前進入鸇陰塞,將姜維部滅掉,然後依託城塞而守。
是故,得悉徐質部曲督遣使來求援後,他也一刻不耽誤的擂鼓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