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二事,若能執行順暢,蜀地豪族為自身利弊,亦會傾力支援大漢克復中原!”

一陣口乾舌燥,鄭璞半分不停頓,便悉數道出。

嗯..........

諸葛亮聽完,輕微頷首做了個鼻音,又闔目而思。

以他的才智,不需要鄭璞說得太細,就瞭然於胸了。比如“朝廷託他事”,乃是指讓各郡縣小吏,尋蜀地豪族子侄在鄉閭間的橫行不法之事。

這是輕而易舉的。

自古民不舉官不究。

底層庶黎卑微習慣了,被豪族壓迫、受些委屈,亦不會舉於官府,而是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忍氣吞聲。

另一授官亦如此。

只需尋個名目,嘉獎蜀地豪族、萌蔭其子侄便是。

他心中在衡量的,是其中的利弊得失。

因為鄭璞的兩個建議,都在無形中壯大了,蜀地豪族的聲望以及勢力!

然後導致,尾大不掉!

以什邡鄭家為例,長兄鄭彥已經出繼自立門戶,而鄭璞守桑園,看似已分治產業而式微了。但,彼此之間同氣連枝,仍舊共進退。

若想徹底分化,還得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到來。

這個時間過程,太長了!

長得讓丞相諸葛亮擔憂,大漢朝廷會不能承其重,而導致苦酒自釀!

好長一陣沉寂。

諸葛亮睜眼,目視鄭璞,輕輕謂之,“子瑾,你可思過,其中輕重?”

“回稟丞相,璞有思過。”

重重頷首,鄭璞拱手作禮,說道,“此亦是璞所思之三。璞少時聽先考言,謂關中昔日乃天府之國,人口稠密,鼎盛一時。其中豪族富商等,皆以聚居孝武帝茂陵周邊為殊榮。”

“小子之心,陰險至極!哈哈哈~~~~~”

這次,諸葛亮甫一聽罷,便忍不住佯怒責了一句,又再度大笑不已。

因為定居茂陵周邊為殊榮,鄭璞是反著說的。

當年漢武帝修築茂陵時,強行遷徙舉國豪族富商來周邊定居,乃是將這些“民間豪人”從本地連根拔起,讓其不能在鄉閭作威作福!

是故,諸葛亮聽罷,便知道鄭璞諫策的陰狠之處。

先以讓利的方式,讓那些蜀地豪族上鉤,支援大漢復興;等攻下三秦之地後,便以遷回故都為由,將他們全遷去關中定居!

蜀地豪族,離開了蜀地,還需擔心他們尾大不掉?

至於,能不能攻下關中,亦不需要考慮了。

畢竟,連蜀地豪族都竭誠效命了,都聚集所有力量了,還無法攻下關中之地,那大漢也就沒有了未來。還須擔心什麼?!

“子瑾,你籌畫之道已登堂入室,當自勉之。”

一陣笑罷,諸葛亮斂容,目含威嚴,語氣卻是殷殷期待,“假以時日,或能與法孝直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