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間(第2/2頁)
章節報錯
隴西郡,狄道。
因洮水以東山脈連綿,漢軍修築的戍圍皆依山傍水,騎兵無有地利擾邊;以及而洮水平緩之地被河首羌人首領唐泛所佔據的干係,逆魏並無遣鮮卑遊騎寇掠。
亦讓郡縣內一片祥和。
冬十月初便駐軍入狄道的玄武軍,頗為閒暇。
已遷為裨將軍的張嶷,領兵兩千戍守城池;在陰平郡甸氏道募白馬羌遷徙入大漢疆域的楊霽,在遷戶之事進入正軌後,便率兵歸來鄭璞麾下。如今僅日常巡視城外敵情,嚴戒些許羌胡部落暗中化作馬賊的行徑。
而另一牙門將狐忠,則是被鄭璞所遣,率領本部五百板楯蠻前往安故縣與上峽門的穀道駐紮,防備河首羌人部落的被魏軍所誘,走上峽門入姜維訓練騎卒及養馬之地。
至於五百板楯蠻,能否抵禦羌人部落的來犯,倒是不需要擔憂。
緣由乃是隴西郡的羌人部落,以及武都郡的氐人部落與化外白馬羌、燒當種羌等,皆對板楯蠻畏之如虎。
在漢安帝的永初年間,西北羌亂席捲隴西郡羌人與武都氐人部落,群起寇略入漢中郡。是時,大漢朝廷呼叫板楯蠻平亂,將進入漢中郡的羌氐殺得十不餘一。建寧二年(169年),羌亂再度爆發,白馬羌也趁機入寇廣漢屬國(陰平郡),朝廷亦是募板楯蠻出征,將入寇的白馬羌殺戮殆盡。
板楯蠻的“巴郡神兵”稱呼,最早便是隴西郡一帶羌人部落裡的口口相傳。
至今,以戰死沙場為榮的西北羌胡部落裡,還代代相傳著“不可南行”、“巴郡神兵不可擋”的戒言。
狐忠以本部五百塞道落營,可保索西城遺址的大漢馬場無憂矣。
麾下將率皆有所司,身為主將的鄭璞,反而有些不務正事。
至狄道後,便時常攜帶扈從乞牙厝及弟子傅僉,來太守府尋遊楚探討音律。
“風雪跫足緩滯,乃安臥空曠靜然之時也!絲竹之音可令人神自清怡、心自脫俗,乃我輩士人修身養性,得寧靜致遠之契也。”
他乃是以此言謂遊楚,讓遊楚達大悅開懷,倒履相迎。
因遊楚為人不好專研經書,而痴迷於音律。
家中常蓄養著伎樂,連出遊抑或者巡各縣農桑之時,都令隨從攜帶琵琶、箏、簫與羌笛等樂器,以備署公之餘自娛。
而鄭璞身為一軍之督,且是丞相諸葛亮時常召去議事的實權參軍,投其所好前來傾心結交一降人,算是屈尊了。
能讓隴西郡士庶皆願同生共死的遊楚,本就是長袖善舞。
對鄭璞如此作態,自然欣喜來赴。
更何況,鄭璞以橫笛吹奏的曲子,與他收集的曲譜截然不同。
許多音律及技法,他聞所未聞。
心奇以及傾佩之下,反而成為他每日期待著鄭璞來訪。
是故,當鄭璞偶爾提及的音律之外話題,他也悉心作答,堪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如隴西郡各縣的羌胡部落的勢力範圍,如何讓他們竭誠效忠;如太守府署內諸多僚佐的出身、經歷、性情以及署事風格等;如從逆魏若是從金城郡來襲隴西,除去洮水河谷之外,尚有多少偏僻的牧羊小道可供兵馬通行等等。
亦讓“別有用心”的鄭璞,悄然將目光專注在一人身上。
那是最有可能內通逆魏的“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