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離水之戰落下幃幄。

入寇的約三千騎鮮卑胡虜,僅有千餘騎逃出生天。

當場戰死或相互踩踏而亡等有七八百騎,溺水死在長離水裡的有四百多騎,而傷殘被俘者抑或者投降者七百有餘。

如此慘敗,已經讓鮮卑禿髮部傷筋動骨,短時日內不會有餘力再入寇漢陽郡。

而於漢軍而言,此戰最大的收穫,並非是繳獲了千餘匹戰馬,乃是麾下騎卒有了幾分精銳之師的模樣。

雖說騎督趙廣心中尚有些遺憾。

於他而言,此戰若是麾下騎卒再多五百騎,便可早早斷了鮮卑騎兵的歸路,將之全殲!

自然,戰果如此,已然值得彈冠相慶。

下令安葬完袍澤後,趙廣便讓士卒們隨意圍著篝火享受著馬肉。

向死而生的軍中男兒,早就習慣了在生與死的邊緣徘徊,亦然早就看淡了悲歡離合。

畢竟,只要天下煩擾不息,終究有一日他們也被後繼者埋葬。也會在他們墳塋面前燃起篝火,縱情歡呼勝利的歡欣。

勝利的歡呼,本就是對軍中亡者的最高祭奠。

而那些被俘虜的鮮卑胡虜,等待他們的命運是成為苦力。

或在礦山抑或者軍械署裡,被榨盡生命所有的餘力。

至於將此些從小在馬背上長大、騎術精湛的胡虜收編為騎卒,沒有人會去考慮。

無有辦法,鮮卑在隴右及涼州臭名昭著,士庶皆深惡之。

舉大漢上下都不會為了區區胡虜而損了黎庶之心。

再者,無有家眷的羈絆,收編了也要日夜防備著他們是否會臨陣倒戈。

無論哪一種結果,都是得不償失。

伴隨著鮮卑俘虜被押回冀縣,隴右各郡縣皆歡騰一片。

黎庶百姓自發夾道相迎,尤其是那些剛遷徙來渭水流域的巴蜀豪族分支,心中慶幸著此番分戶的選擇:大漢能將來犯的鮮卑胡虜擊敗,亦意味著他日守住隴右無憂,足以保障他們絲路的分潤。唯一可惜的,便是那名手執兩刃矛的騎兵主將,已然成親了。

而一些有心者則是偷偷收斂的行徑,混入夾道歡呼的黎庶中,似是自身從未有過幫助魏軍奸細傳遞訊息一般。

亦是說,隴右人心皆安矣。

值得一提的,乃是以祭酒兼領梁州別駕射援。

他帶著幾個隨從,提著些許幾筐小石頭沿道怒砸鮮卑俘虜。

邊砸,邊涕淚齊下,口中來來回回一句話,“奴婢之輩,禽獸之徒!安敢佔我先人之地、辱我漢家衣冠!”

孝悌乃當世所崇風氣。

白髮蒼蒼的他,聲如子規啼血,讓聞者皆動容。

或許,魏大將軍曹真亦沒有想到,他想以鮮卑遊騎騷擾隴右,讓民心不得安,得到的效果卻是讓士庶更心慕於漢室吧!